社群越活躍越好?警惕社群運營五大誤區!

社群越活躍越好?警惕社群運營五大誤區!

經過互聯網發展的日趨成熟,電商紅利逐漸消退,粉絲轉化和內容變現變得越來越難。而拼多多、小米的成功,卻讓人們把未來“互聯網+零售”的眼光都聚焦到了兩個字上——社群。經過拼多多、小米、小紅書利用社群營銷成功的事件發酵後,社群、社群經濟就成為了一個非常火的概念,幾乎人人都在談論社群,但是你真的會做社群嗎?看了那麼多社群乾貨,為什麼實踐起來還是差強人意?

社群運營五大誤區

一、社群越活躍越好

新手做社群,第一件事就是要活躍社群氣氛,調動成員的積極性。但是太過追求社群活躍度,可能會適得其反。製造話題如果太過頻繁,一開始可能真正想參與社群的人會比較積極,但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疲勞感。話題一定要能給成員提供價值,並且是值得思考真正實用的,而不是網絡上隨手拿來的乾貨。盲目在社群活躍,可能會讓成員感覺這個社群只是在說廢話,沒有什麼價值,就不會重視社群,也不會參與到社群活動中來了。所以做社群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活躍社群上,一昧地製造話題討論只是浪費大家的時間。

二、能變現的就是好社群

社群變現有以下幾種方式:

1、發廣告

2、組織沙龍賣產品

4、聚合社群人脈,針對人群營銷

純發廣告和賣貨,真的不能稱之為“社群”,頂多是營銷的一個渠道。有些人僅僅把社群當做活動組織的場地,發公告組織個活動,集齊人做完活動就開始賣貨、推銷產品,賣完貨就沒有然後了,這真的是在做社群?如同微商,這種生硬的營銷方式很招人嫌,剛開始可能會吸引很多人購買產品,但久了還是逃脫不了被屏蔽群或者成員退群的命運。

原因就在於:①社群做的是“人”的價值,只有讓成員看到你的價值,認可你的人品,才會去買你的東西。②社群需要參與感,成員必須要參與其中,如果只是單純的買賣關係,那麼根本沒有建立社群的必要。只有讓成員參與其中,才能讓成員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悟空理財的社群就是很好的例子,悟空理財上線的界面、玖富的升級logo都是經過粉絲的投票選出來的,參與粉絲達兩萬人次。也正是因為高參與度讓粉絲產生了信任感,已有三名資深粉絲進入到悟空理財成為了正式員工。

三、人脈越廣越好

建立一定的人脈關係確實對獲取資源、信息有好處,但是如果一進群就加成員好友,各種詢問,不僅會讓成員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還會對整個社群產生反感,不願意與其交流。與成員熟悉一段時間,需要時再提供諮詢和服務,這樣建立起來的人脈才合理穩固。

四、創建者要不斷為成員提供價值

不要以為不斷地給大家提供價值就是維護社群的一種好的方式,社群需要的是大家一起做點什麼,而不是創建者一直為大家做什麼。

社群經濟是以人為中心,強調群體交流、分工協作和相近興趣與偏愛,個體之間有著頻度很高的交互關係。社群成員之間的互動是社群創意和社群設計的動力來源,這也為社群運營、社群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

“羅輯思維”最初建立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社群,可以說社群經濟脫胎於粉絲經濟,其連接關係來自於成員與羅振宇之間,成員間本身並沒有相互認識和建立聯繫。但一段時間過後,“羅輯思維”各地會員自發成立各種組織,開展各種活動,有些運營幾乎與“羅輯思維”無關,完全是社群成員的運作、分享和創造,這就進入到了真正的社群經濟。

五、社群規模越大越好

很多人一開始做社群的時候,只想著怎麼迅速擴大規模、提高知名度,覺得只有大家都知道這個社群才算是成功的。但是人多的社群並不好管理,一個小時不看群就99+,很容易造成信息超載,沒人閒到一條條信心翻回去看,而且錯過了前面的話題後面就不好插話了。可能最終活躍的只有那麼幾個人,其他人要麼屏蔽群,要麼有時間就看,沒時間就不關注了。

以上就是社群的五大誤區,你的社群是否出現以上的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