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行業下一個風向標 內容+社群+電商 不這麼做必死!

從2017年開始,憑藉二胎開放的政策,很多商家嗅到了母嬰市場的紅利期,從15年的2萬億,16年的2.2萬億,到17年的2.6萬億,母嬰市場所呈現的是一片繁榮的景象!但是隨著市場的逐步飽和,母嬰市場必須要產品升級,帶動消費升級,搶佔市場。那麼母嬰市場必須經歷的過程就是內容+社群+電商的模式!


母嬰行業下一個風向標 內容+社群+電商 不這麼做必死!


母嬰市場的“IP化”

這是一個新的流量爭奪入口。“IP化”的背後,它們多數獨闢蹊徑,走出市場“同質化”的怪圈,從而實現了“商業變現”這個最終目的。

以小小包麻麻為例,作為一個專注於母嬰用品評測的微信公眾號,它實際上卻是一個開展母嬰電商的媒體平臺。其內容涉及了嬰幼兒輔食添加、國內外高度昂母嬰用品、育兒知識、幼兒疾病福利、0—3歲育兒知識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母嬰市場競爭如火如荼之際,截止目前,小小包麻麻的粉絲量已達到550萬+,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字;同時,也因為內容方式的創新性,它在15個月就完成了3輪融資;2017年,搭建的“百寶新媒體”電商月收入達到了7000萬。


母嬰行業下一個風向標 內容+社群+電商 不這麼做必死!


與小小包麻麻模式異曲同工的年糕媽媽,也是一個母嬰類內容+精選特賣平臺。作為母嬰領域的“熱IP”,它憑藉700多萬的公眾號粉絲量,曾斬獲了最高月營業額超8000萬元的成績。而自成立起,年糕媽媽已經獲得連續3輪數千萬融資,據悉,目前又正在籌劃新一輪融資。

無獨有偶,專注於個人IP知識服務的凱叔講故事,也是在基於當前的知識付費大潮之下,打造出了育兒“內容”領域的爆品。據瞭解,目前,凱叔講故事累計用戶達到1400萬+,其APP上激活用戶約540萬,日活用戶超過45萬;年收益約達1.6個億。2018年3月,完成了1.56億人民幣B+輪融資。

可以說,它們已然成為了新母嬰時代品牌“IP”的成功標杆。


母嬰行業下一個風向標 內容+社群+電商 不這麼做必死!


“IP熱”背後的邏輯:內容+社群+電商

所有的行業爆品背後,都有其獨特的羅輯思維,當然,所有的商業模式也都逃離不了“變現”的最終目的。事實上,當下諸多母嬰平臺的盈利模式除了流量收入之外,主要還是靠電商模式。但近兩年,隨著母嬰垂直行業用戶需求更加剛需、粉絲畫像更加清晰,母嬰行業的去電商化與擁抱社群行業趨勢尤為明顯。

就像小小包麻麻、年糕媽媽、凱叔講故事等品牌IP,它們無一不是通過對產品加大了內容、社群比重,藉助社群引流,打出了一套“內容+社群+電商”的組合拳。

從產業來看,在產品同質化,品牌識別度不高的大環境下,電商社群化成為了用戶流量盤活、以及建立信任的開始;而母嬰用戶由於共性比較強,社群參與度也相當高,帶來的流量可謂驚人。

就像之前自媒體的打法,這些品牌IP通過內容和社群,以頭部公眾號或者個人知識IP、APP平臺進行電商業務盈利,同時,也迅速成長為母嬰綜合電商平臺最為擔心的競爭對手。


母嬰行業下一個風向標 內容+社群+電商 不這麼做必死!


它們在搭建起屬於本行業的“知識百科”,把買手的購買經驗以及遇到問題標準化之後,凝結出的不僅僅是品牌精準度,還有用戶的信任以及領域內的權威標識。

以小小包麻麻為例,據悉,在它的粉絲中有20%產生了購買行為,復購率高達80%”。能在550萬+粉絲量的基礎上,實現:獲客、轉化、復購這幾個維度;此外,還能充分利用微信有公眾號的優勢,積極擁抱小程序,完成一個從相對低維的電商上升為更高維度的社交電商,這就是小小包麻麻成功的地方。

母嬰市場的下一個超級IP

在這樣一個多線延伸的產業鏈裡,時下的母嬰市場正面臨著紅海與藍海並存的局面。3萬億的賽道中,各類育兒IP將用戶人群以個性化的方式不斷重組構建,諸如母嬰零售、嬰幼兒教育、內容服務、醫療健康等等,他們都在第一時間找好了自己的專屬賽道,在激烈的競爭中打造出領域裡的品牌IP。

但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母嬰市場潛力並未被完全開發,行業發展的速度與市場潛力未成正比,就拿這條母嬰產業鏈的上游——備孕市場來說,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估計,中國整體備孕市場規模預計2018年將達14.3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達24%。換而言之,這就是一個亟待被挖掘的市場藍海。

但就目前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從整個母嬰市場的發展狀況來看,行業痛點與用戶痛點一直是這一領域的發展難題。


母嬰行業下一個風向標 內容+社群+電商 不這麼做必死!


一方面,專業知識缺乏系統性傳遞、科學專業的孕育知識服務平臺不夠完善,從而無法滿足備孕市場的用戶訴求;再加上市場缺乏規範化的管理,部分備孕領域的創業者缺乏專業醫學的背書,這對於本身就對於備孕、不孕不育等概念模糊不清的用戶群體來說,很容易就會進入一個備孕誤區。

另一方面,從用戶群體的角度來說,獲取專業備孕知識的渠道稀少。當下,由於國內母嬰市場的家庭醫生隊伍相對發展緩慢,用戶想要了解相關知識多數只能通過互聯網渠道,而這樣的獲取方式,不僅難以得到長期、系統的備孕知識,也容易造成產品與服務不匹配的問題。

基於這樣的市場狀況,深耕優生備孕垂直領域的母嬰企業成為了母嬰市場的不可或缺。例如在專業醫療領域知識IP的背書,頭部公眾號、自媒體、各大平臺的切入引流之下,再加上產品內容的細分定位,母嬰市場的下一個超級IP也就開始明晰起來。

不過,隨著備孕產業的細分,成為超級IP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精細化的目標定位。

譬如專注助孕產品服務的靜醫生、做智能硬件的Himama、孕橙等;著重女性經期管理的大姨嗎、重點打造女性社區的美柚、以及智能自診的趣孕等,它們都是從一個小入口,打開了一個大市場。

二、運營模式的組合拳。

這就是我們在上文中所說的“內容+社群+電商”的新模型。以靜醫生為例,它構建的IP運營新模式就是結合線上線下,通過社群加強用戶粘度;以此同時,還在知識付費的基礎上,構建出IP的完整價值鏈條,實現品牌化沉澱,從而打通從IP打造到包裝進而到產業變現的整個上下游流動。

三、不斷的品牌計劃探索,構建用戶流量池。

精細化的備孕產業想要打造出一個超級IP,也需要結合了時下火熱的傳播渠道,例如結合短視頻進行內容產出以及產品研發;或者品牌抱團,與多個平臺、社區、APP開展合作,進行產品的宣傳與服務,從而保持他方引流和社群活躍度。只有在這個母嬰社區和母嬰社群所形成的強大陣形中,通過構建的用戶流量池,最終形成傳播矩陣,從而實現變現。


母嬰行業下一個風向標 內容+社群+電商 不這麼做必死!

點擊鏈接領取社群盈利爆破課程+社群運營資料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