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專家話健康:乳腺癌可防可治,學會自檢很重要

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為營造全民防癌抗癌良好氛圍,提高市民對癌症預防篩查和早診早治的認知和接受度,切實降低癌症帶來的社會危害和疾病負擔,泰安市腫瘤防治院將開展一系列健康宣教活動。

腫瘤專家話健康:乳腺癌可防可治,學會自檢很重要

腫瘤專家話健康系列一

眾所周知,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常見腫瘤之一,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且發病年齡偏低,高發年齡段為40—49歲。不過,由於健康意識缺失,我國乳腺癌患者的就診時間往往偏晚。

泰安市腫瘤防治院副院長張光明教授表示,乳腺癌可防可治,並且絕大多數可治癒,因此女性朋友不要有恐慌心理。張光明強調,生活中,無論是芳華正茂的年輕女子,還是年華垂暮的老年女性,都要提高乳腺健康意識,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提醒:注意患病五大因素,減少不良因素影響

“乳腺癌確切的發病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身體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有關。”張光明指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月經初潮小於12歲者,初潮年齡越早,發病危險性越高;二是絕經年齡大於50歲者,絕經年齡越大,患病風險也相應增大;三是大於30歲生育或未生育者,未孕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大於已生育婦女

;四是母系親屬(比如母女、姊妹關係)有患乳腺癌者;五是患乳腺良性疾病並有手術創傷等。

“除此之外,乳腺癌的發病還與不良生活習慣、肥胖、內分泌等因素有關係。”張光明表示,那些有菸酒嗜好、喜歡高脂飲食的女性患病風險增高;另外,內分泌功能紊亂及部分激素不合理應用,也會增加患病風險,“在某些情況下,電離輻射、病毒感染也是誘發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因此要提高警惕,減少不良因素影響。”張光明強調,有上述不良因素人群,乳腺癌的發病幾率會升高,但不等於一定就會得病,因此,有上述情況者,千萬不要害怕,更不要驚慌,要提高認識和警惕,定期進行查體,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科普:乳腺癌可自查,規範確診更關鍵

對於廣大女性來說,日常生活中如何發現是否患有乳腺癌呢?對此,張光明指出,定期自查和體檢對於預防及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檢出率,從而提高治癒率至關重要。

“未絕經女性,建議在月經週期的第10天左右進行,選擇這個時間段進行自查是為了減少經期激素波動帶來的影響;已絕經女性可在任何時間自查。”張光明表示,自查可採用“兩步走”方法:第一步,首先兩手下垂,注意雙側乳房、乳頭是否對稱,注意有無侷限性隆起及凹陷或皮膚皺褶;然後兩手上舉,觀察有無異常變化,之後再兩手叉腰、屈曲胸部肌肉,再次觀察有無異常。第二步,平臥床上,一隻手上舉並置於腦後,另一隻手檢查乳房,此時,注意不要用手抓捏乳房,而要沿順時針方向從外到內捫壓乳房,查看有無腫塊;最後,要擠壓乳頭,查看是否有溢液。

據介紹,無痛性腫塊、乳頭溢液、乳頭乳暈異常以及腋窩淋巴結腫大是乳腺癌的常見臨床症狀。“40歲以上的婦女,最好每月自查一次,每年到專業醫院檢查1~2次,以便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張光明提醒,通過乳腺彩超、乳腺X線攝影(鉬靶 X線檢查)、CT、核磁共振等檢查,更有助於明確診斷。

據介紹,手術治療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常用的有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兩種。“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療效一樣,不僅起到了治療效果,而且還保留了乳房,需要大力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張光明指出,以下情況適合採用保乳手術,比如:乳腺單發病灶,腫瘤最大直徑≤3釐米(非絕對化,部分>3釐米的腫瘤,通過治療縮小後,亦可進行保乳手術);乳腺與腫瘤相比要有足夠大小,即行腫瘤切除術後乳腺外形無明顯畸形;乳腺腫瘤位於乳暈區以外的部位;腋窩無腫大淋巴結或有單個可活動的腫大淋巴結;無膠原血管病病史(比如非瘢痕體質)等。

乳腺癌需要多學科綜合治療,除上述方法外,放射治療、化療、輔助內分泌治療以及中醫治療也是常用方法,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合理運用。“只要做到早期規範化治療,乳腺癌的預後絕大多數都是很好的。”張光明提醒廣大女性朋友,一旦確診患有乳腺癌後,不要焦急、恐慌,更不能病急亂投醫,一定要到專業機構規範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