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山下艾飄香

戊戌年端午節前的日子裡,我和文友在禹王山下的坡坡嶺嶺、溝溝岔岔屁顛顛地亂竄。諳熟本土文化的黨申講述禹王山的系列故事;攝影技術精湛的素貞,留下了禹王山一幅幅美麗的剪影。民間採風的時光呦,悠哉、樂哉!

香自陳年老艾來

忽然,就被一陣奇異的香氣滲透了。那是一種浸潤肺腑的馨香,氤氳在五月的山野裡,和著濃郁的麥香,霧一般縷縷席捲而來。我們翕動鼻翼,那濃濃的香氣中夾雜著絲許淡淡的苦味,蟲蟻一樣鑽進肺腑,頓覺渾身舒泰,神清氣爽。

這天是小滿,太陽時隱時現,天空中間或飄灑著花針似的雨絲。在禹禹王山山下夏西村的原野裡,我們的雙腳被這陳年老窖似的香氣捆綁了。

太陽鑽出了雲層,眼前豁然開朗。不遠處微微泛黃的麥海中,葳蕤著大片人工種植的艾草,綠意醉人中,潤肺的清香撲鼻而來。而那陳年的老香、苦溜溜的淡香、鑽入肺腑的藥香,是從哪裡飄來的呢?!

禹王山下艾飄香


人工種植的艾草

香氣牽著我們,順著一條新修的土路,逶迤進入一條山谷。一座廠房立在山谷裡,走近了才看清是:河南一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扶貧特色加工車間。同行的文友平黨參說,這座汝州市扶貧特色加工車間,目前招收貧困戶家庭成員15人,學徒工月平均工資2000元左右,熟練工可達3000元以上。加工生產的主要產品有:艾灸條、精細艾絨、沐浴粉、中草藥香包、保健枕等。

這時,公司經理劉天才從辦公室匆匆走來了,未及他介紹,香氣就把我們拽進了車間。在艾香瀰漫的車間裡,目睹工人加工生產和包裝艾灸條等產品的全過程,我們才對這些陳年老艾釋放的奇香深信不疑。

禹王山下艾飄香

包裝年間


在艾香四溢的庫房裡,劉天才拿起一盒艾灸條說,這些“印象禹王山”艾灸條,採用純天然的陳年老艾加工而成,療效奇佳……

我忽然想起了孟子的話: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七年的疾病要用陳放三年及以上的艾條進行治療。通常艾草保存一年以上就能稱之為“陳艾”,而陳放三到五年的艾草治病效果最好。

禹王山下艾飄香

劉天才(左一)介紹艾灸條產品

香自陳年老艾來,病從艾灸辛烈除。劉天才娓娓道來:“三年陳”、“五年陳”艾草,由於存放時間長,含在其中的揮發油較少,火力溫和持久,穿透力強,效果好。而新艾含揮發油較多,氣味辛烈,燃燒速度快,點燃後煙大,火力強,艾灰易脫落,可能會燙傷皮膚,而新艾的煙味也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陳灸施灸時火力柔和,灸感好,效果佳,新艾施灸時火烈且有灼痛感。陳艾熱量滲透力強,能很好的滲入皮膚內部,而新艾穿透能力弱,通常熱量只能停留在皮膚表面, 不能直達經絡……

根植文化厚土中

1985年出生於禹王山腳下的劉天才,自幼吮吸著豐厚本土文化的乳漿成長。無論求學於東京汴梁,還是打拼於南國的土地上,家鄉禹王山的故事一直縈繞在他的耳邊——

禹王山又叫玉羊山、藥王山、玉皇山,位於汝州市西北部,海拔884米,為汝州市西北部最高峰。

禹王山是一部傳奇,禹王山是一部寶典。一山冠四名,名名寫風流!

禹王山因傳大禹治水時登臨此山而得名。龍門未開,伊河堵塞成湖,經外方山與箕山中間地帶流入汝河。此一片水域號稱汝海,汝河水量增大稱為“汝陽江”。而後大禹鑿龍門,伊河經伊闕入黃河,不再流入汝河,汝河水量減少,因此就有了“打開龍門口,撤幹汝陽江”之說(汝陽江是指伊河匯入後的汝河)。

個成語“叱石成羊”成就其歷史文化名山的地位。清道光《直隸汝州全志》記載:“玉羊山與柏崖山兩峰對峙,中間荊水通焉。荊水源出於此,其在山之陰者曰金馬泉。此山舊名金華,俗傳,自黃初平‘叱石成羊’始改今名。州西三十七里,見八景。”

藥王山因唐代汝州梁人孟詵在此山採藥濟民而得名。此人高風,官及鳳閣舍人,掌管進奏,卻不媚權貴。武則天賜銀有假,他也敢揭穿。孟詵在神龍(公元714-—741)年間告老還鄉,退居禹王山地。因喜好岐黃之術,與藥王孫思邈神交已久。退隱之後,遂採集草藥,懸壺鄉里,並有《食療本草》、《必效方》、《補養方》各3卷流傳後世。《食療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食療專著。後人為永世紀念孟詵,遂改山名為“藥王山”。


禹王山下艾飄香

玉皇山


玉皇山名字的由來有兩傳說。一說玉皇大帝厭倦了天庭的生活,遂帶王母和三女兒下凡人間。玉皇大帝看中了此山盛景,一切煩惱煙消雲散。玉皇大帝在此山停留三日,後因天庭要事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此山。從此這座山就起名為玉皇山。二是因劉秀在此山建玉皇廟而得名。據民間傳說,東漢末年暮春的一天,劉秀擺脫王莽追兵後信馬來到此山下時,人困馬乏,正準備駐馬歇息之際,忽然看到一股青煙環繞在此山上空,於是駐馬感嘆曰:“此乃玉皇大帝賜的風水寶地也!”劉秀下馬徒步上山,親自搬運石塊壘砌起了一座小廟,併名曰“玉皇廟”,山隨廟名。後來,人們在此廟的基礎上建起了一座大廟。再後來,玉皇大帝感其百姓上山燒香之苦,一夜之間把廟宇搬到山腳下了。

自小受本土文化藝術的薰陶,以致於劉天才在報考大學時選擇了美術藝術專業。2009年畢業到2013年,雖然劉天才一直工作學習在外地,但反哺家鄉的信念一刻也未曾泯滅。2014年4月,劉天才辭工,放棄優厚的收入,回故鄉創業。2015年6月,他註冊成立了河南一諾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農產品生產、加工、互聯網銷售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公司,公司秉承傳承與發揚中國傳統養生文化,將汝州“礦物精、礦物氣、礦物神”的草本養生文化奉獻大眾,服務大眾。抱著發掘資源優勢,共享資源便利,帶動村民收入的樸素願望,他的公司設計並註冊了最具汝州山區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印象禹王山”,主要以互聯網營銷農副產品、生產初加工、農產品品牌策劃推廣為主要業務,致力於發展新型農業,推廣當地優勢農產品。

萬事開頭難。創業初期,劉天才首先以當地農產品預包裝銷售為突破口,挨家挨戶收購小米、柿子、黃金梨、雜糧、中藥材等土特產品,在網絡上銷售,把當地優勢農產品推向市場。由於受傳統銷售觀念束縛,加之鄉鄰缺乏互聯網銷售常識,所以他們多對劉天才的互聯網銷售模式質疑,說風涼話的、給他坐冷板凳的……面對波折劉天才從不氣餒,迎難而上。

劉天才把家鄉的綠色農產品收起來,用“印象禹王山”的品牌網上銷售,深受市場歡迎。開業第一年,銷售小米1萬多斤,蜂蜜3000斤,黃金梨50噸……初見成效。但是由於資源有限,產量低等原因,他想從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願望落空了。

創業受挫的劉天才躺在禹王山半腰的蒿草中,胸脯上放著那本他心愛的《食療本草》。閉上眼睛,他彷彿看見孟詵採藥的背影,耳畔似乎又響起兒時母親講孟詵用艾葉治病故事的聲音。大艾渾身寶。孟大人採摘不同季節的艾葉為百姓治病。鄰村有一民婦患胎漏,滴血不止,每次懷孕老是保不住胎。一天丈夫帶媳婦前來找孟大人醫治。孟詵給了她七片幹艾葉,並告訴她回去用水煎煮後,撈出艾葉,再打進去一隻土雞荷包蛋,隨後放進少量的紅糖,並用蓋子蓋捂3——5分鐘再喝,每天早晚喝兩次,如此半月後這位民婦終於保住了胎氣,並生下了一個胖男孩,一家人高興萬分,尊稱孟大人是“送子觀音”。


禹王山下艾飄香

孟詵採藥


每年端午節這天,孟大人早早上山採艾葉。村裡有一個男孩受寒,渾身發冷打顫。孟詵就用三月三這天採的艾葉,讓他母親把艾葉切碎後,用麥麵糊裹住做成餛沌,大小像彈子一樣,然後在油鍋裡炸熟。渾身發冷打顫的小孩吃了十數粒,果然趕走了體內的寒氣,不再發冷打顫了。


俗話說秋來寸草結籽。到了秋天,大艾結了指頭肚大小的青皮果實,孟大人忙著採摘艾果,以備為患者治病。一天,外地有個病人慕名前來求治。只見病人面黃肌瘦,沒有一點兒精神。原來病人體內邪氣旺盛,久治不愈。孟大人把採摘下的艾果和乾薑一起放在石臼裡搗成碎末,然後,用蜂蜜團成像梧桐子一樣的小丸子,讓病人飯前服三十丸,每天服三次,七日後治好了這個外地來的患者。


孟大人巧用艾葉治療刀傷、胎漏、寒氣、痢疾、體內邪氣、婦女產後瀉血等病,被當地群眾奉為“藥王神醫”……

劉天才從家鄉文化中找到了二次創業的金鑰匙,利用本土山野豐富的艾草資源,加工艾灸條等醫療產品,開發艾葉系列食療品,療養結合,帶動群眾致富。

劉天才雄心勃勃地再次邁開了創業的步履。

香飄千里亦醉人

劉天才為故土誕生孟詵這樣一位食療鼻祖而自豪。一本《食療本草》讓他愛不釋手。本土文化成了他創業的推手。

禹王山下艾飄香

加工車間


劉天才的艾草加工項目啟動了。歷盡艱辛,產品終於面世,且頗受市場青睞。“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正當劉天才為I擴大項目發展犯難時,駐村扶貧工作隊來了,幫他制定了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為發展模式的謀略,並協調在本村首期流轉土地200畝,發展艾草種植,圓了他生產、銷售一條龍的發展夢。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劉天才奔著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理念,對艾草的各個環節統一管理,品牌化包裝推廣,將優勢資源轉換為更大的社會價值,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

禹王山下艾飄香

印象禹王山艾灸條產品


“印象禹王山”艾灸條等系列產品,在淘寶、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等平臺銷售,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禹王山的艾香呦,香飄千里亦醉人。

創業無止境。劉天才在發展艾草醫療產品的同時,已經著手艾葉食療產品的研製開發。他告訴我們說:唐代孟詵的《食療本草》最早介紹了艾葉的食療方法及作用:“若患冷氣,取熟艾面裹作混沌,可大如丸子許。”開發艾草系列食療、養生保健品將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汲取本土文化營養,劉天才創業的路必將越走越遠!

2018年5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