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最近,一部獨立紀錄片刷屏了。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刷屏原因不像當年的《四個春天》靠口碑不脛而走,而是身兼導演/製片/剪輯/攝影的作者蹲在網上,有網友標記【想看】,他就一個一個人肉發私信給鏈接。

作者蔣能傑在“送片私信”中說:

“此片陸續跟拍八年,雖難產,還是出爐。公益題材,歡迎私下傳播推薦,傳播才能更好發聲。打擾了,新片不知道效果怎麼樣。有時間看完的話,觀後記得反饋給我。歡迎多批評,祝好。”

這樣“純手工”的傳播手段堅持了半個月。現在紀錄片大約有1萬人標記“看過”,還獲得超過8.5的高評分。

整件事還驚動了網盤官方,獲得“網盤上映”扶持。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但無論所謂“網盤上映”,還是蔣能傑誠懇的私信,聽上去都既魔幻又辛酸。

一邊是影片獲得極高讚譽,一邊是獨立影人舉步維艱,讓人哭笑不得。

揭露貧困與底層的聲音和影像,傳播起來就這麼難?與傳播路徑的艱難相比,紀錄片中的貧困與底層老百姓本身更艱難。

《礦民、馬伕、塵肺病》以導演湖南老家的礦民牽牛、馬伕蔣美林、鄰村塵肺病晚期患者趙品鳳為主角。導演記錄下這些湘西大山溝裡掙扎的村民,並呼籲社會關注全國600萬塵肺病群體。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看到這樣的內容,讓人想起邁克爾·拉畢格(Michael Rabiger)在其《紀錄片創作完全手冊》一書中的話:

紀錄片能調查、分析、警示、控訴、發掘、觀察、宣佈、報道、說明、教育、推廣、論斷、主張、慶祝、實驗、解說、宣傳、諷刺、震嚇、抗議、回憶、修正、預言、編年、總結、保存、解放……請注意這都是動詞——也就是行動之詞。紀錄片存在於真實的世界,做的是動手幹活的事情,為的就是要打動觀眾。

以上這些動詞,《礦民、馬伕、塵肺病》幾乎都做到了。也許每一個“看過”標記都能為這部紀錄片,甚至為最後可能的改變增加一份力量。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家裡有礦,拿命換錢

趙本山在《馬大帥》裡的臺詞:“啥家庭啊,家裡有礦啊”,現在已經成為一句調侃家裡有錢的網絡熱詞。

有些人家裡有礦,確實也有錢。但有些人家裡有礦,卻在拿命換錢。

紀錄片一開始,導演交代了地點。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越城嶺山脈位於湖南和廣西交界,綿延於湖南新寧、東安和廣西全州、資源四縣之間。畫面中文字顯示,越城嶺山脈是紅軍長征途中翻過的第一座大山。

歷史上確實如此,翻越越城嶺是長征一開始,湘江戰役後期的行軍路線。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老一輩革命家陸定一文章《老山界》,講的即是這段艱險的翻山過程。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湘江戰役示意圖(左上角越城嶺)

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老山界》陸定一

文章開頭寥寥數語,就為讀者勾勒出這片山區的險峻難走。

這裡雖然山高路險,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直是生存的最樸素規律。因為礦產資源豐富,就像片中前半段記錄的,鄉民靠採礦掙錢。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但是這裡所謂的“家裡有礦”,並不是合法化、規模化和科學化採礦,而是和管理機構打游擊的非法採礦。

小礦主牽牛是導演的堂弟,僱幾個廣西佬當礦工,在峭壁上搭幾個窩棚,就算是一個作坊式的小礦窯。這樣未經調色和濾鏡的粗礪鏡頭,看著很真實也很無奈。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由於是小作坊式經營,根本沒有任何操作規範,更談不上什麼安全防護可言。挖礦基本靠手,通訊基本靠吼。

礦民面對的主要兩大危險,一個是礦洞內無處不在的粉塵,另一個就是假炸藥導致的中毒。在紀錄片中提到的多起礦難,就是由假炸藥引起的。

面對頻發的礦難,開礦的人就像這裡的峭壁山石一般麻木,這的人的生命好像不值錢,也好像僅僅值幾個錢。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開礦死人,就像窩棚裡的家常便飯,隨便聊聊。礦主能掙五六十萬,看上去比打工強,但出了礦難,一條人命也要或僅要賠幾十萬了事。

紀錄片介紹,牽牛的礦也出了礦難,全家舉債賠錢後只能去打工。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家裡有礦,起碼在這裡並不代表有錢。最終結果比平進平出、白忙一場還遭,礦主負債,礦民的成本只有命一條。

肺裡有塵,吸氧等死

影片在中間一段礦洞倒閉的背景介紹後,截為兩段。後半段都是對鄰村塵肺病晚期患者趙品鳳的記錄。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鏡頭記錄的是趙品鳳活著的最後日子。

他和鄰居聊天、和媳婦孩子吃飯、去住院、送女兒去交學費、過五十大壽,直到最後突然去世和葬禮,這些生活瑣事就這樣極其平靜地流動。

鏡頭沒有刻意渲染什麼,但出現在鏡頭中的趙品鳳就能說明一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鏡頭,就是趙品鳳辦五十歲生日宴前,獨自一人呼吸困難的這個表情。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趙品鳳臉上微微的猙獰,並非是怨恨,而是呼吸不暢帶來的痛苦,可能也夾雜一些悔恨。這個表情經常出現在他臉上,每次出現都讓人揪心。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顯示,2013年《關於印發的通知》中提到,塵肺病一共有13種。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塵肺病高發的行業主要集中於煤礦、非煤礦山、冶金和建材四大行業。尤其嚴重的是小礦山、小水泥、小冶金、小陶瓷、小石材加工,這些防護措施不全或根本不防護的落後產能,以及像紀錄片中的非法礦洞。

塵肺病是一種不可逆疾病,晚期的趙品鳳只能靠吸氧緩解,最怕的就是家裡停電,製氧機不能工作。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能活一天是一天,是一句絕望中找不到希望的臺詞。

最後,不知是導演有意選擇,還是巧合,在記錄片前半段開礦的影像中,出現了兩個元旦的時間點。這部紀錄片本身並沒有在講故事,所以這兩個元旦顯得格外醒目。

第一個元旦還在越城嶺山上,礦民互相問著今夕是何年。牽牛看手機顯示是2011年1月2日,工友有點小驚訝問道“昨天是元旦節啊?”

對這些礦民來說,元旦並不是跨年的儀式感,僅僅是他們拿命換錢的普通一天。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第二次元旦時間出現,是牽牛已經進城打工,快遞組長在給大家講話。這時也是1月2日。

此時的牽牛已經不是礦民,但元旦對他來說依然不是什麼節日,同樣也僅僅是付出自己勞動的普通一天。

《礦民、馬伕、塵肺病》家裡有礦,肺裡有塵

一年又一年,元旦又到元旦,和在山上開礦又有什麼區別。

貧苦勞動,直至死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