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自稱開國皇帝后人,卻自己撕碎祖傳龍袍,專家邊哭邊罵他敗家

此人自稱開國皇帝后人,卻自己撕碎祖傳龍袍,專家邊哭邊罵他敗家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古往今來,多少農民、壯士皆兵起義,稱霸一方。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勇氣、謀士、錢財、親信,都是起義之人必不可缺的條件之一。若起義成功,則稱霸為王,若失敗,則淪為階下囚。儘管前路艱險,但仍舊有人前仆後繼,勢要立地為王。

一、大夏國的成立

元末之時,皇帝昏庸,社會混亂,朝政衰落。農民對生活不滿,各地農民起義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當時,一支起義軍組織起義,首領名為明玉珍,他和陳友諒曾是徐壽輝的手下,後陳友諒誅殺徐壽輝,自立門戶,自稱為帝,明玉珍因此與陳友諒決裂。

於是帶著自己的親信和部分部隊官兵,到達蜀國,在此稱帝,國號大夏,明玉珍則是大夏的開國皇勳。

此人自稱開國皇帝后人,卻自己撕碎祖傳龍袍,專家邊哭邊罵他敗家

這個本是小地方的霸主之人,卻成為了一方皇帝。這個過程並無多少人記得,可就在不久之前,他的龍袍被人撕破,轟動一方,明玉珍,這個大夏名字才被人所記起,所提及。

二、偶然被發現的墓地

大夏的原址位於現今重慶地區。楊代友,土生土長的重慶人。1982年那年,楊代友初中時期,頑劣好動的他十分不愛學習當時楊代友的家附近有個工廠要擴大工地,請來了挖掘機現場施工。就在施工過程中偶然發現了一座古墓,墓中十分空曠,文物早已被盜光,只剩下了一口棺材,因此大家並不在意這一古墓,認為是某些不知名的遺留之墓地。

楊代友那時出於好奇,有十分貪玩,跟著在工地到處晃悠,看到古墓時,隨手拿起了棺木中的一件金黃色的衣服。他十分好奇棺中的衣服被掩埋在地底下這麼多年,為何還如此金光閃閃,又想嘗試其是否依然結實,徒手將這件衣服撕成了一條條的布鍛。

此人自稱開國皇帝后人,卻自己撕碎祖傳龍袍,專家邊哭邊罵他敗家

不久之後,這些暴露在空氣下的金色衣服開始發黑,變破變舊,宛若一團髒兮兮的抹布,無人關注,便隨手將其扔進了工程周圍的臭水溝中。

三、一個由於無知而引發的故事

開工現場挖到古墓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傳到專家的耳朵裡。市裡的專家分析後推測出,那座古墓極有可能是

大夏國開國皇帝明玉珍的墓地。連夜驅車前往古墓處,到達時,發現墓中的東西早已被盜竊、遺棄,剩下的只有一塊石碑。

通過對石碑上所刻字的分析,專家確定,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明玉珍,大夏的第一個皇帝。當聽說墓主人身上的龍袍被楊代友扒走之後,急忙趕至楊代友家中,詢問龍袍的現狀。楊代友如實回答龍袍已被撕碎,他不知這是龍袍……

發現龍袍已然成了一堆抹布一樣的東西,一位老考古專家失聲痛哭,當場對楊代友破口大罵。又趕緊差遣手下的人趕緊將衣服尋回,連夜將衣服送回博物館修復。

此人自稱開國皇帝后人,卻自己撕碎祖傳龍袍,專家邊哭邊罵他敗家

這一堆骯髒而又亂七八糟的“抹布”,被楊代友隨手撕成了二十多塊不規則的布,工作人員根據布料的材質、顏色、紋路分類規整,精心修復了大半年的時間,才拼湊成完整的一件衣服。這件龍袍是迄今為止,重慶博物館所挖掘出來的唯一一件龍袍,彌足珍貴,卻被無知的百姓隨手當成“抹布”隨手扔棄。

四、讓人大吃一驚的真實身份

這件龍袍經過修復之後,就擺在了重慶博物館的展覽廳裡。本以為這件事就此落幕。可令人們大吃一驚,萬萬沒能想到的是——突然一天,楊代友告訴考古學家,他是明玉珍的後人。

考古人員在修復完龍袍之後,便對眾公開,這是明玉珍,大夏皇帝的龍袍,楊代友回家之後仔細翻閱族譜,發現自己的奶奶是明玉珍的後人。這可讓楊代友高興壞了,逢人就說自己的祖先是大夏開國皇帝明玉珍,還將家譜證明公開給考古人員看,以示真實,如此算來,楊代友的確是明玉珍的後裔。

好在楊代友還算是位忠誠的後人,他對自己撕碎龍袍這件事十分內疚,在之後的多年裡,他都熱心於尋找親人後代,希望能夠通過找到更多明玉珍的後人來祭拜祖先,以示尊重。

此人自稱開國皇帝后人,卻自己撕碎祖傳龍袍,專家邊哭邊罵他敗家

根據史書記載,夏國在歷史上存在的並不久。明玉珍去世後,他的兒子明升從父親手裡接過王位,但明升此人無謀無略,

膽小怕事,在位沒幾年,大夏就被朱元璋給滅了。當年大夏的後人,包括明升,被朱元璋送往高麗,也就是現在的韓國和朝鮮。

自此之後,明玉珍的大部分後代就在朝鮮、韓國落地紮根,祖祖輩輩生活在了韓國。但通過楊代友的積極尋找與聯繫,很多明玉珍的後人都知曉了自己祖先是大夏皇帝,每年都會有很多後裔從世界各地趕來重慶,祭拜祖先。

幸而這個故事開始於無知,落幕於一個好的結局。楊代友由於自己的無知,失手毀掉了龍袍,讓人驚歎不已,但好在他知曉自己做錯了事情,此後積極奔波於尋找同輩、後人,以此來悼念祖先,大夏開國皇帝明玉珍終是後輩悼念,其皇帝的稱號也因為這一段故事進入人們的視野,流傳至今。

此人自稱開國皇帝后人,卻自己撕碎祖傳龍袍,專家邊哭邊罵他敗家

落葉歸根,認祖歸宗,是中國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人都只活一次,也都希望自己離開後子孫後代能記住自己,能悼念自己。親情、親人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無法選擇,也無法割捨的東西,從出生開始,我們就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長輩,但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親人,是我們能夠改變,能夠做到的。

很多人不尊、不敬、不孝,是違背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不起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百善孝為先”,或許很多時候,親人需要的並不是我們有多大的成就、賺到了多少錢,需要的是我們的陪伴,我們銘記在心的那份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