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放风筝已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

您眼前看到的这件板鹞风筝作品名叫团龙,它的图案非常娟秀隽永,充满了江南地区所独有的细腻气质和工笔细描的精致风格,而这还不是这件作品最大的特色,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在它那不大的板鹞上系附着五六十个哨口,而这些哨口都是由采自山林中的野生栗子壳所制成的。要将这么小的栗壳做成哨口是件非常吃功夫的事,而栗壳哨口所发出的声响比普通葫芦哨口更加高昂,更加清脆。它的作者就是在南昌当地赫赫有名的国家级板鹞风筝大师郭承毅,如今已年近七旬的他出生在一个风筝世家,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做风筝放风筝,与板鹞风筝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五六十年直到今天,每每谈到扎制板鹞风筝的讲究,他都会滔滔不绝娓娓道来。南通板鹞风筝它有一个基本的形,就是六角形,六角形它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它中间画一个红的就称为六角红星。另外就是六角红星由七个六角红心组成一个称为七连星的风筝。板鹞的扎制工艺要求颇高,首先选择质地坚实弹性好的江南笔竹或本地上乘老竹。在晴天干燥时进行扎制,扎制时要做到上下左右对称均匀,轻重一致,尤其是左右两根边骨的精细和弹性必须分毫不差,以保证板鹞在强风中的平衡。

在南通放风筝已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

板鹞的两条尾字叫做尾挡,长度大约为板鹞高度的15倍左右,重量为装配哨口后全重的十分之七,通常用加工后质地松柔的蒲草或稻草正反搓成上粗下细,左右均匀一致的草绳制作。尾档可分飘于板鹞下放两侧互不缠绕,快速放线风筝后飘时轻柔而有浮力的尾档在空中飘舞犹如惊蛇闪动。这两个尾档,一个是正手搓的,一个是反手搓的,这样在天上绝对不会的缠绕在一起。而且,这个都是要上秤称的,两个尾档绝对的要完全相同。当然上天以后还调整,有的地方稍许轻一点,还要补个什么东西,再补一点草,或者补一点绳子,补一点麻丝上去,保证它是绝对没有问题。板鹞风筝的最大特点是,它飞上高空后,能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响声。撼人心魄的响声就出自这一排排南通人称之为哨口的器物上,所谓哨口是哨子和口的统称,哨子一般较小成长圆形,口又称响铃外形基本是圆形的。古诗工匠师傅们多用葫芦来制作口,小口如豆,大口似斗,口发出的音响或圆润凝重,浑厚深沉。小口与哨子同属高音部,自上至下高中低声部一次排列。哨口的制作材料,以葫芦和竹子为主,也用果壳,蛋壳,蚕茧和鹅毛管等制成。

在南通放风筝已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

做哨口是一门极复杂的技艺,它是根据空气在哨桶中快速回旋震荡发出一定频率音响的原理制作而成的。哨口响不响,好不好听,取决于哨口的大小,形状,材料以及哨面进风口的位置,角度,长短及宽窄的不同,哨口发出的音量音调千变万化。其中的奥秘只有亲手做哨口的人才最清楚,现在南通人玩风筝做哨口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制作哨口的工艺越来越精。郭承毅在南通就是出了名的制作哨口的行家。在最大的葫芦上面有一对葫芦哨,这对葫芦哨就是说它起一个振动声音的作用,是风筝里面关键的一堆哨子。因为它有两个哨口,一个大,一个小点,这样它发出的声音一个快子一个慢点。如果风进去以后发出的声音就形成一个节奏。我们听了以后整个风筝里面从低音中音到高音,再加上它这个节奏就使整个的风筝声音非常的和谐,形成一个整体。由于制作哨口通常使用的材料轻巧而脆硬,制成的口音质圆润响亮,为了制成各种大小的哨口,南通的风筝艺人们种植了许多品种的葫芦,小的内径仅一厘米,大的内经可达50厘米以上。这些大小各异的葫芦制成了千百种型号各种音频的口板鹞风筝。钟馗就是郭承毅的得意之作,作品除了题材传统用色艳丽,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哨口是从上千个葫芦中精选出来制成的。

在南通放风筝已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

因此在空中风筝的音响效果特别的好。钟馗老百姓非常喜欢,他捉鬼,所以这个形象大家都深入人心。另外在上面画了好多的祥云,蝙蝠,在里面一个美好的祝福。上面装的哨口就是用完全是天然的葫芦,上面的葫芦就是在好多的几百个整平葫芦里精选出来的。因为要挑选葫芦大小差不多一致的,另外就上面颜色都是很白的,没有斑点的,要通过精心的雕刻以后,它发出的声音也非常美。因为是外观上非常的美,发出的声音又非常悦耳动听。2011年9月,国际风筝邀请赛在南通如期举行,在这次大赛中,来自南通的板鹞风筝艺人们都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吉华是当地有名的风筝迷,从小痴迷板鹞风筝的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板鹞风筝,建起了一座私人的板鹞风筝馆。这天,他带着他的风筝队和最心爱的风筝也来到这里开始了放飞。放飞板鹞风筝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不仅对于风力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在南通放风筝已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

上天以后,不允许你停下来的,前面哪怕是小河都要跳过去,哪怕是一个高坡也得蹦过去。就是不允许你停下来,一停下来,这个风筝没有得到天风它很容易往下掉的。我们经常有人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候说第一把手,第二把手,这放风筝我们就叫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站在最前面的人肯定要第一把手,这个人他发号施令的,要跑大家一起跑,要丢大家同时就丢。那么这个人放飞以后,到它的高度已经不行了,他就马上到尾巴上去再接力,就这样连续的不断的一定要等着风筝到了天上,得到了高空气流的稳定以后这个就万事大吉了。放飞就像接力赛,每个人的动作与跑位都非常到位。终于,吉华和他的弟子们通过紧密熟练的配合,将他们巨大的板鹞风筝顺利送上天空了。每到这个时候都是艺人们最高兴开心的时刻。在南通的风筝界从六角板鹞到九九连星,造型多种多样,从葫芦到蛋壳,哨口五花八门,从低音到高音。在南通,空中板鹞风筝的交响乐响彻云端,旧时南通人喜爱放风筝是为了敬献神灵祈求消灾祈福。今天放飞风筝,南通已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不知道明天南通的风筝艺人们还会为我们走向怎样的空中交响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