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活着如同小丑,渺小卑劣,毫无意义!

透过《人间失格》洞见太宰治的深层心理:边缘性人格很可怕,但是却能借助人格,创造出不朽的文学艺术。

太宰治作为日本文学史上具备独特写作风格的一位作家,其在理想与现实的缝隙中挣扎一生的特殊境遇,让这位作家在日本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

《人间失格》被誉为一部回顾其一生坎坷经历和内心自省的重要作品。太宰治说,自己丧失了做人的资格,自己活着,但却感觉无时无刻不像一个小丑一样,渺小,卑劣,毫无意义。

太宰治:活着如同小丑,渺小卑劣,毫无意义!

1

颓废的一生

纵观太宰治的一生,他成长于一个十分特别的环境中。他是大地主的儿子,对左翼思想心生向往,还参加过左翼运动。然而,他却不是顺位继承人,在后期生活中时不时依靠家中接济过活。作为作家,虽然才华横溢,但他终究与芥川奖(芥川龙之介)有缘无分。虽然生活艰辛困苦,却颇受女性的喜爱。他致力于向世人展示真实的自我,并且努力生存。然而一次次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背叛,他对人世的眷恋也就一点点磨灭殆尽。

“这是一所精神病医院。‘去一个没有女人的地方。’我在服用巴比妥酸时的胡言乱语竟然奇妙地化作了现实......不,我绝对没有发狂。哪怕是一瞬间,我不曾疯狂过。但是,被关进这所医院的人全是狂人,而逍遥在外的全都是正常人......我已彻底变得不是一个人了。”

这是太宰治被好友送入精神病医院后的内心变化。从这一段开始出现了人间失格这几个字,太宰治公开向世人宣布自己已不配为人。可是,为什么太宰治会被好友认定为狂人而被送入精神病院呢?正是太宰治非正常的日常行为导致他遭到如此对待。譬如,多次企图自杀、药物中毒、和女人殉情、大学中途退学。每天过着颓废糜烂的非人生活的太宰治,在好友眼中看来,无疑已经是失常了,已经算不得是个正常人了。

太宰治:活着如同小丑,渺小卑劣,毫无意义!

目前主流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对于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太宰治而言,长大后的各种人生经历让他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同时,这个魔咒也困恼了太宰治一生,他在生活的重压下不断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与渺小,对未来的希望不断被侵蚀,最终导致他放弃对生的执着,转而一味追寻自我解脱(自杀)。

2

与世俗对立

太宰治与世俗难容的独特一面从小就显现出来。从小开始,太宰治就已经学会在接人待物时讨好别人。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亲戚还是邻居,都十分疼爱年幼的太宰治,见面就给吃的,长此以往,反而让他在正规的吃饭时间无法正常进食。

他小连吃饭都反感,这可以说是太宰治有异于常人的一个先兆。随着年龄的增大,不适应不习惯的事情越来越多。面对众人对自己的看法,太宰治同样看在眼里,他逐渐明白自己与周围的人已经是格格不入,按照世人的为人标准,自己已经丧失了为人的资格。对于不配为人的自己,太宰治是失落的、痛苦的、绝望的。

太宰治:活着如同小丑,渺小卑劣,毫无意义!

“反正我是弄不明白的。别人苦恼的性质和程度,都是我捉摸不透的谜......我与别人无从交谈,该说什么,该怎么说,我都不知道......表面上我不断地强装出笑脸,可内心里却是对人类拼死拼活的服务,汗流浃背的服务......即是说,我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成了一个不说真话来讨好卖乖的孩子。”

可以看出,这是年幼的太宰治在不知如何面对身边人的时候想出来的处世之道。表面笑脸相迎,内心极度反感。对于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太宰治而言,在不得不与人接触的日常生活中,自我丑化的小丑行径就是一根救命稻草,这很重要却又十分无奈。太宰治用一生践行着小丑行径,与这个格格不入的世俗社会保持着可怜的微弱关系。

3

深层心理

为什么太宰治无法理解周围人的痛苦和悲伤呢?

生长在大地主家的太宰治不愁吃穿,在封建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他根本无法继承家业。作为最小的男孩,太宰治几乎没有感受过来自父母的关爱。曾经因误入只有父亲和兄长才能入座的特殊餐房而被狠狠教训一顿的太宰治,可想而知内心是受到巨大伤害的,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卑微。因而,为了能与家人和谐相处,奉承迎合的天才就想出了自我丑化的一着,以维护内心的安宁平和,保护容易受伤的自己。

为了隐藏自己的想法而不被他人觉察,他有意地把自己塑造成无处不在的空气,削弱自己的存在感。这是太宰治心灵脆弱的一个侧面反映。不过,即便太宰治认为自己与这个世俗社会格格不入,却并不认为自己是异常的。采取丑化自己的小丑行径,只不过是太宰治与这个世俗社会相抗争的一种方式,虽然这让他显得愈加凄凉与悲哀。

太宰治:活着如同小丑,渺小卑劣,毫无意义!

也许,只有在另外一个世界,他才能延续自己渴望的生活。

结语:

太宰治是个听从内心呼唤的人。《人间失格》这部作品,正是他把自己的真面目呈现给读者的一个载体。他不掩饰,不弄虚作假,忠于内心。为了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为了保护那颗容易受伤的脆弱心灵,他坚持与周围人打交道,努力融入社会。

不幸的是,每次尝试都被无情地背叛、残酷的现实一点点剥夺了他对生的执着和渴望。然而,他绝不与现实妥协、向现实低头。虽然数次企图自杀,却都以失败告终。也许是神灵对他的考验,为了穷尽他的文学才华,在生理与心理都已被无情现实打压得破烂不堪之际,他为我们留下包括《人间失格》在内的许多脍炙人口、传颂后人的优秀文学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