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重金屬超標? 檢測標準助力食品安全

小龍蝦重金屬超標? 檢測標準助力食品安全

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又要到吃小龍蝦的季節,小龍蝦的喜愛者不在少數,蝦頭、蝦鉗、蝦尾擁有各種吃法,麻辣、蒜蓉、十三香……各種口味的小龍蝦也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消費者。

  不過,關於小龍蝦的各種謠言也層出不窮,“小龍蝦只能在汙水裡生存,重金屬含量極高”,這也是比較常見的熱門話題之一,那這個是真的嗎?   

近年來,隨著工業發展,重金屬汙染逐漸被重視,而水產品作為人類重金屬暴露的主要來源已被廣泛研究。其實小龍蝦重金屬的問題始終都倍受關注。網絡上對小龍蝦的描述是這樣的:小龍蝦又名克氏原螯蝦,是淡水經濟蝦類,因肉味鮮美廣受人們歡迎。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環境中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 其攝食範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動物屍體等,食物匱缺時亦自相殘殺。小龍蝦近年來在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經濟養殖品種。在商業養殖過程中應嚴防逃逸,尤其是嚴防逃入人跡罕至的原生態水體。其對當地物種生態競爭優勢而導致破壞性危害。

  對於小龍蝦重金屬是否超標這個問題,相關專家表示主從毒理學或食品安全風險的角度考慮,主要看三個指標。第一,看國家的檢測標準,單個小龍蝦本身是不是符合國家標準;第二,看小龍蝦的急性中毒標準,也就是最大能攝入的量是多少;第三,看每週耐受量的標準。打個比方,如果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吃一次沒有大的問題,只要不超過每週的耐受量就可以了。

  小龍蝦中的金屬汙染物,國家強制性標準GB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汙染物限量》僅對鉛、鎘、甲基汞、鉻有限量要求,具體如下:鉛、鎘和甲基汞均要求不大於0.5 mg/kg,鉻要求不大於2.0 mg/kg(水產動物及其製品可先測定總汞,當總汞水平不超過甲基汞限量值時,不必測定甲基汞;否則,需再測定甲基汞)。

  而重金屬的最大攝入量如何統計,以鉛為例,根據鉛的日均經口毒性參考劑量來估算,一個60公斤重的成年人,鉛的日均經口毒性參考劑量為84微克,整隻小龍蝦的鉛平均濃度為每公斤23.3微克,這樣算下來,成年人每天吃7斤多的小龍蝦,連頭都全部吃掉,才會因為吃小龍蝦致鉛中毒。

小龍蝦重金屬超標? 檢測標準助力食品安全

那麼小龍蝦是不是就絕對的安全了呢?對此相關專家表示,小龍蝦能夠適應各種汙染環境,得益於它良好的排毒減毒機制,所以它的體內汙染物含量並不一定超標。小龍蝦能把重金屬轉移到外殼,然後通過不斷蛻皮把毒素轉移出體內,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屬汙染的原因之一。目前研究顯示,重金屬大多集中在我們不愛吃的蝦鰓,內臟和蝦殼中,對於吃蝦肉的我們來說,它讓人重金屬中毒的可能性較小。

  此外,小龍蝦所有的器官都集中於頭部,其中包括有胃、肝臟、心臟、一對精巢、卵巢、排洩器官觸角腺以及膀胱和排洩孔。根據目前國內外現有的對小龍蝦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市面上的小龍蝦,其整體的重金屬含量絕大部分是達標的,而小龍蝦中的重金屬一般都富集在其頭部。所以保險起見,並不建議大家吃小龍蝦的頭部。

  小龍蝦雖然美味,但是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在此也提醒大家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不能忽視安全問題,小龍蝦的頭能不吃就不吃了吧,並且烹調溫度一定要達到100℃,持續加熱20分鐘以上使其完全熟透才能安心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