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朝代更換的時候留在民間的錢幣該怎麼更換?

錢幣早期形態主要是貝類貨幣。在中國,原始社會後期至夏、商、周時代主要貨幣形態是實物貨幣,流通較廣的是天然貝;後期出現少量金屬稱量貨幣、鑄幣;到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錢幣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屬貨幣。中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

歷史上朝代更換的時候留在民間的錢幣該怎麼更換?

朝代更替,貨幣照樣用,基本不受影響的我國曆史上影響力大、使用持續時間長的“純貨幣”,就兩三種,銅錢、金子(不常用)和明以後的銀子。實物貨幣如糧食紡織品,當然不用多說。金屬貨幣之所以能通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本身就有價值,這價值跟皇帝姓李還是姓趙沒啥關係。你說銅錢上鑄著前朝的年號,對新朝不敬,所以要收回嗎?古代的政府還沒有這麼大的控制力。

歷史上朝代更換的時候留在民間的錢幣該怎麼更換?

除了少數幾個明定為“叛逆”的政權,統治時間短、地方小然而運氣卻好到正巧有能力鑄新年號錢,該種錢發行量也不大的,後來取代它的政權可能會費一費力氣去回收銷燬。其它的前代銅錢,大多是任由其繼續流通。據說到清雍正年間,湖廣嶺南一帶民間還大量流通著唐朝的開元通寶.....至於紙幣,歷代官府發行的大明寶鈔之類,全部、無一例外都是迅速貶值成廢紙,都堅持不到改朝換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