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弘治中興,一個被後世史學家忽略的時代

提起明朝的中興之治,很多人會不由然的想起仁宣之治

,亦或者明朝後期的萬曆中興,這些盛世誠然評價很高,世人多有稱讚,然而在明朝中期的孝宗朱佑樘時代也有過一次短暫而輝煌的治世,史稱弘治中興,同樣對明朝產生過重大影響。本篇就著重介紹弘治中興的背景經歷。

明朝的弘治中興,一個被後世史學家忽略的時代

坎坷的太子經歷

都說生在皇家是多麼幸運,從小就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但是這些與小朱佑樘似乎無緣,他的身世頗為坎坷。

孝宗母親是一位的廣西紀姓土司的女兒,因這位土司起兵反叛朝廷,叛亂失敗後,他的女兒被當做俘虜送入宮中,成了一名宮女。一日,憲宗皇帝無聊,在宮中閒逛,偶遇紀氏,見她生的貌美,便寵幸了一晚,誰知這位紀氏竟然意外懷了龍種,這讓憲宗的寵妃萬貴妃異常憤怒,要派人給紀氏墮胎,所幸紀氏人緣極好,多虧宮人幫助,竟然躲過了萬貴妃的謀害,紀氏也在有驚無險中生下了小朱佑樘。

明朝的弘治中興,一個被後世史學家忽略的時代

年紀小小的朱佑樘就這樣在東躲西藏中長到了六歲,憲宗皇帝也在慢慢老去,他經常惆悵沒有皇子繼承江山,一日,太監張敏為憲宗梳頭時,憲宗嘆息說:"我眼看就要老了,還沒有兒子。 "張敏看見時機已經成熟,趕緊跪在地上,稟報皇帝關於朱佑樘的一切,憲宗大喜,趕緊命人去接皇子,第二天就昭告天下,立朱佑樘為太子。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決定親自撫養皇孫,朱佑樘才平安度過了童年,一直到即位。

孝宗即位,內憂外患

孝宗即位的時候,面臨的是憲宗皇帝留下的亂攤子,此時的大明民生凋敝,國力漸衰。

明朝的弘治中興,一個被後世史學家忽略的時代

1.財政的入不敷出,憲宗一朝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農民流失土地嚴重,沒有活路的農民只有揭竿起義,起義此起彼伏,朝廷為了鎮壓起義,耗掉大量餉銀。到憲宗晚年,財政赤字不斷加大。

2.吏治敗壞,憲宗皇帝寵幸奸臣,如依靠江湖術數騙取皇帝信任的李孜省,妖僧繼曉,還有太監梁芳,他們勾結一起,狼狽為奸,在朝中興風作浪,大肆排除異己,把持朝政,弄得朝廷烏煙瘴氣。上樑不正下樑歪,地方官員也敷衍了事,混日子。

明朝的弘治中興,一個被後世史學家忽略的時代

3.蒙古韃靼部不斷騷擾北方邊境,時不時發生劫掠人口、牲畜、錢財的事件,邊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守城士兵也疲於應付韃靼部的入侵。

孝宗革除弊政,大膽改革,治理內憂外患

為了應對亂攤子,孝宗皇帝勵精圖治,他一上臺,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明朝的弘治中興,一個被後世史學家忽略的時代

1.整頓吏治,針對憲宗皇帝寵幸的一幫佞臣,孝宗毫不留情的予以剷除,該殺的殺,流放的流放,罷免的罷免。相對應的是大膽起用了一批賢臣能將,委以重任,這些人都為弘治中興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廣開言路,虛心請教治國之道。在孝宗上臺後,就恢復了經筵侍講,向群臣諮詢治國之道。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舉行大經筵,每日利用早朝與午朝之餘的時間舉行小經筵,孝宗銳意求治,文武百官紛紛上言,這對弘治朝興利除弊起了積極的作用。

明朝的弘治中興,一個被後世史學家忽略的時代

3.減賦稅,體恤民生,改革徵稅制度,實行實徵冊制,對於確實因災和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及時繳稅的地方實行減免賦稅,對於貧困百姓他還贈送麥種、牛種。對於地方官員的徵稅不力,瞞報少報稅收,從中作梗的現象,孝宗皇帝實施實徵冊制,貪官無法鑽漏洞發不義之財。

4. 積極治理水患之災,為百姓創造安居樂業的環境,針對黃河頻頻決口,徵調民夫,築長堤,修建水閘,奪淮入海,黃河水災解決。針對蘇松河道淤塞,氾濫成災,明孝宗派遣徐貫前去治理江南的蘇松河,通過修浚河涇,加固堤壩,江南水運的淤泥堵塞也得到解決。

明朝的弘治中興,一個被後世史學家忽略的時代

5.在對外關係上,積極收復失地,維護國家統一,先後三次征討西域,收復嘉峪關以西的土地,經營哈密。針對蒙古部落的襲擾,他積極修繕長城,採取積極的防禦政策。

弘治一朝初現繁榮

由於明孝宗勵精圖治,憲宗時期一度頹廢的國勢得到扭轉,國家經濟得到復甦,人民生活富足,政治安定,君臣關係融洽,人口和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是明代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之一。

明朝的弘治中興,一個被後世史學家忽略的時代

結尾

孝宗朱佑樘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而且不好女色,一生只鍾愛他的張皇后,人品極佳,《明史》評價“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在他的帶領下,本已經衰敗的大明再度復興起來。他雖然只有短短十八年的執政,但把大明引向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政治清明的"中興之世"。

參考文獻《明史·本紀第十五·孝宗》

《明實錄·孝宗敬皇帝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