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宋词引发的战争


昨天,“小杜读诗”说了一场由“唐诗引发的血案”。今天,来个更生猛的,我们说一说一首宋词的引发的战争。


这首宋词是《望海潮·东南形胜》,作者柳永。对,您没看错,就是那位写下“忍把浮,换了浅斟低唱。”而被迫“奉旨填词”的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此君在当下热播电视剧《清平乐》中也已经露脸了。

小杜读诗|一首宋词引发的战争


那么,惯于对月吟风的柳永是怎么和血腥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首词。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和最能代表柳永风格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同。《望海潮》繁华热闹,更像是一部绝好的杭州城市形象片。

据说,这首词是在柳永刚从福建崇安的老家来到当时的帝都杭州时写的。都城的繁华、商业的繁荣,百姓的奢靡生活,无一不让初来乍到的福建娃深受一万点暴击。于是,有了这首《望海潮》。


小杜读诗|一首宋词引发的战争


故事从杭州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说起,这里“自古繁华”,是一座有底蕴的城市。然后,是江南独有的醉人风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掩映着十万户人家。但杭州的美不仅仅是水乡的“柔美”,还有钱塘潮“怒涛卷霜雪”的壮美。

说完了绝美的自然风光。画面一转,开始呈现城中的“烟火人间”。“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宋代繁华的商业经济在都城杭州得到了极致的展现。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人想起《知否》中精致的画面。

小杜读诗|一首宋词引发的战争


杭城的气候也是绝佳。有山有水,秋天有“满陇桂雨”沁人心脾;夏夜有“曲院风荷”夺人眼球。“西湖十景”以渐具雏形,色、香俱全,令人流连忘返。

文化娱乐业也相当成熟。有白天有音乐会(羌管),晚上有实景秀(菱歌)。还有钓鱼、採莲,老少皆宜的休闲体育运动。

休闲度假游还只是一个方面,天子脚下,常常能与达官显贵不期而遇——“千骑拥高牙”,对于有抱负、有野心的人来说,这里遍地都是机会。

小杜读诗|一首宋词引发的战争


杨湜的《古今词话》中记载:柳永初到杭州时,想要走老相识、如今的杭州知州孙沔的门路。但孙家门禁甚严,柳永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就写了这首《望海潮》,托名妓楚楚在孙沔宴请宾客的时候演唱。果然中秋之夜,孙沔一听此曲,大为赞赏,第二天就把柳永请到了府上。

可见,青年时代的柳永,并不是不会写命题作文、官样文章,也不是不懂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如果他一直保持这种风格,大概也不会有后来“奉旨填词”,死后要歌姬凑钱埋葬的悲惨命运。


小杜读诗|一首宋词引发的战争


回过头来说《望海潮》。这首词的感染力实在是强。它不仅打动了孙沔,还流传到了“外国”,引起了金朝的大人物——海陵王完颜亮的注意。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如果读了《望海潮》心生向往,那就拼命攒钱在杭州买房买地,做首都居民。再不济,也先打起行囊,从“杭漂”做起。可完颜亮不是普通人。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完颜亮在读到了柳永词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后,大为艳羡,由此产生了挥师南下,做杭州主人的想法。他提兵二十七万(号称百万)侵宋。直到维扬(即今江苏扬州),还写下了一首《题临安山水》

万里车书尽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城市形象宣传片写到这个份上,柳永也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