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大家看下图,不知道有几个人认识这张有年代感的照片?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这是我国最著名的“照片泄密案”,就是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的一张照片。

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一张照片,就能了解客户的需求,让日本企业最终赢得大单,这种深入表象探得秘密的能力,就是“洞察力”。


一、什么是洞察力?

洞察力(insight),它是一种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我们通过表面现象,精确判断出背后本质的能力。

所以,一个品牌要进入市场,就要洞察用户需要什么,Ta担忧什么,对价格的接受度?是否是刚需?还有信任问题等等。

洞察力,就是帮助我们快、狠、准的判断客户真实需求。很多时候,我们也只看到了用户的表象需求,比如你卖给客户一个电钻,仔细深究下,他真是需要电钻嘛?他买电钻回去干嘛,原来是需要打“洞眼”,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提供专门打“洞眼”的服务呢?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李佳琪为什么能在15分钟内,卖出1.5万支口红?因为他洞察了女生们的那点小心机,比如“闺蜜聚会,我要做最靓的那个”、”气场强,秒杀对手“、“女主气质”、“小狼狗都要扑到你身上”......

洞察力,不仅仅带来的是发现,更带来的是机会。所以,发现机会比学习市场营销更重要。


二、洞察力对品牌的加持

那对于品牌而言,洞察力对品牌有怎样的加持力呢?

1、洞察力能够让新品快速脱颖而出

感冒药的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大家经常看到的广告比如「康泰克」、「三九」、「仁和可立克」等,有几个人知道「白加黑」是盖天力的?(当然,现在已经被拜耳收购了,属拜耳公司)。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当时的「白加黑」洞察了消费者这么一个痛点:大部分感冒药都有一个弊病,吃了容易打瞌睡,影响学习和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白加黑」从产品本身出发,感冒药让人打瞌睡的原因是因为含有“扑尔敏”成分,那白片不含扑尔敏,白天吃白片就不含打瞌睡,黑片含有扑尔敏,晚上吃黑片,自然睡的香。

最后,一句“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广告语,有力的撬开了这个市场。

结果,「白加黑」上市仅180天销售额就突破1.6亿元,在拥挤的感冒药市场上分割了15%的份额,登上了行业第二品牌的地位。

洞察力,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产品,快速在市场脱颖而出。

2、洞察力能够提升销量

这方面,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啤酒喝尿不湿」的故事。

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研究员发现,买尿不湿的人也会一起买啤酒,后来研究员深入研究,洞察出在有宝宝的家庭中,一般是妈妈在家带孩子,让爸爸去买尿不湿,而很多爸爸们觉得不能白跑一趟,所以顺带着买啤酒。

基于这一洞察,后来超市将啤酒和尿不湿放在了一起,方便购买。这样,那些没想到购买啤酒的爸爸估计也要来两瓶吧~

洞察力带来的销量就是这么而来的。

3、洞察力帮助打开新市场

大家可知道,电饭煲刚进入日本市场,以「快捷、方便」的卖点做市场宣传,销量很惨,迟迟进不了这片土地主妇们的家庭。

后来,调研人员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洞察了解到,在日本的家庭中,方便、快捷这样的省事行为,是被认为偷懒的行为,如果使用这样的电饭煲会被认为是,她们对家庭的不负责,尽管她们有多想买,但也无奈于道德的枷锁。

后来,电饭煲改变了市场宣传策略,以煮成香味可口的米饭,营养全家人的饮食,这样的角度重新切入市场,最后果然大卖。

洞察力,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缘由,帮助品牌因地制宜制定营销策略,打开新市场。


三、洞察力从何而来?

套用一句老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这一方面,日本人对产品的研发及整合营销,功夫可算做的比较深的。

日本的一些大企业,经常邀请家庭主妇们座谈会,听听这些主妇对于现有产品的意见。比如产品的质量、功能、外形设计、价格、方便性、缺点、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地方等等,不管有没有用,先收集起来。然后再对这些信息深入研究分析,形成新的产品设计概念、功能增加、成本和价格、渠道、推广沟通等。

但是,如果现有条件下不能满足其中任何一点,产品都不会大量投入生产销售。

「以消费者为导向」这是一句在品牌营销圈被说烂的话,但真正执行到位的没几个。

洞察力就是围着消费者身后转,了解对方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同性别下的不同思考?不同年龄的看法及态度?收入高低下的购买意向、对价格的敏感度、不同的价值观、家庭结构、甚至家中地位(对购买的决策权)?

消费者对产品的关心,就是这东西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什么时间在哪种场合下使用到?在哪里最方便购买?以及他使用后的感觉如何?评价是好还是坏等等。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大家都知道台湾首富王永庆卖米的故事,他就是通过记录每户人家的人口数量、大人、小孩,预估饭量,推算每50斤米大概吃多久,算着日子差不多就上门送米。

在别人还没有上门送米服务的时候,他不仅送米上门,更是洞察了每个家庭吃米的进度。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赶超了街上所有卖米的米行。

洞察是建立是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但同时,洞察也需要用心,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入对人性的理解。

比如,爱茜茜里冰激凌,他们家的口号“一个冰激凌球 = 一个苹果的热量”,就是洞察了女孩子吃甜食怕胖的心理,所以直接告诉你,不要怕,就一个苹果而已,然后,然后你就心安理得的吃了。

在《洞察力》一书中,也提到了从另外三个方面,来探索洞察力的来源。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大数据」

这个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你在淘宝搜索购买记录、你的金融消费数据、你的信用卡额度等、你的银行进出流水等,这些数据洞察了你的消费需求、购买偿还能力,因此这些数据也被作为了营销支撑点,给目标消费者推荐相关价位的相关产品。

科研文献

这貌似发生在科学领域稍微多些,科学的不断进度,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之上。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为现代文明研究生命生存规律和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案例

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这样一个细节,在很多刑事案例中,警察及犯罪心理学家,在破案过程中,都会大量地翻阅过往的犯罪案例、同类刑事的特征过程,追踪是否有可借鉴的蛛丝马迹,以此来推敲预判当前的案子。这也是一个洞察的过程。


四、洞察力的落地执行:如何写出有洞察力的文案?

一个有洞察力的文案是怎样的?

是不是这样?——"哇xx,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一个好的、有洞察力的品牌,它在替消费者发声,让用户觉得“你懂我”。

那如何写出有洞察力的文案呢?

1、去体验消费者的生活。

京东白条有一则文案 #为不能忍的你#

它里面有这么几句描述:

「一周相亲四次,可以忍,四次都穿同一件衣服,不能忍。」

「忍得了挤四万公里的地铁,但忍不了耳机线总挂在陌生人拉链上」

「忍得了和谁都不来电,但忍不了手机动不动就没电」......

你们看,这是不是我们的生活写照。反正我中了好几条~后来我默默的打开了京东白条。。。买了个大件,分期了。。。。。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2、打破标准常规,替用户说话

阿迪的「太不巧,那就是我」的广告。

他们说:“太粉了。” “太粗放。” “太放肆。” “太浮夸。” “太假。” “太快。” “太呆。” “太娘。” “太man。” “太完美。” “太幼稚。” “太狂热。” “太懒。” “太怪。” “太晚。”……

90后一直被认为不走寻常路的人,在长辈们的眼里,被认为是叛逆。而这则广告则替他们发声了,是就是这样的,怎么了?

钉钉的系列“新工作方式”海报,用近百张“车票”文案diss职场规则,揭露职场的不平等现象,为那些默默付出却默默无闻的职场人站台,喊出了大家想说但不敢说出口的话,从心理上唤起了受众的共鸣。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3、接地气(了解当地文化)

那些高大上互联网大佬,来到农村,一样要洞悉这里的文化、生活习惯,get农村人的需求点。

“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

“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

“韩国妹子脸一样,北京现代车不同”。

“一辆MINI情似海,从此妹妹入你怀”

4、抓住用户痛点、最好扎心

痛点不挖掘,用户没感觉,所以使劲的挖出他的痛点,才能唤醒他的神经系统。还记得之前刷爆朋友圈的某理财话题的系列营销海报,发出来大家感受下。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5、场景化制造代入感

场景感的文案,将每个产品使用的场景化细致的描述出来,提醒用户在什么时候,你需要用我的产品和服务。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6、制造恐慌,避免损失

人都是趋利、规避损失的,这是人的天性。

比如,你早晨出门捡到100元,你很开心,结果在挤地铁时,被偷了(或弄丢)100元,你可能会一整天都不太高兴。其实你没有任何损失呀,但人就是这样的,总是怕失去。

人因为害怕失去而恐惧。比如《我害怕阅读的人》这篇文案,以不阅读会有哪些后果,让目标对象自我产生恐惧感,自然引发需求。


五、如何激发我们的洞察力?

1、学会触类旁通

百度释义: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我们上面讲到的刑事案例中,警察和犯罪心理学家,在破案过程中,大量的翻阅过往的犯罪案例及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分析当前的案例。这就是触类旁通法。

触类旁通,其实是在拓宽我们的思维,让洞察力在延伸的思维中,发现新的机会和线索。

2、注意巧合事件

很多巧合之事,真的是巧合吗?

艾滋病的发现,就是源于几个巧合的病例。

医学博士迈克尔·戈特利布是第一位公开发表关于艾滋病这一传染病的人。在1981年,戈特利布先后接待了几位病人,症状相似、甚至连发病过程都一致。巧合的是,他发现这几个病例都是男同性恋者。

那男同性恋,是否是更容易得艾滋,或是艾滋高发人群呢?事实证明,男同性恋感染艾滋的几率更大。

这种巧合是戈特利布医生无意中发现的,反观生活中的很多巧合,是不是就这样被我们轻易的忽视了?

巧合是可以是偶然现象,但多次的巧合,或许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规律运动,以及不为人察觉的联系,还有可能预示着新的现象出现。

所以,巧合之事,也是洞察力的来源之一。


3、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容易让你发现更多的意外,这也是激发洞察力的方式之一。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在等红灯的警察,其中一个警察看到一辆崭新的宝马车停在马路边,车里的司机深吸了一口烟,然后把香烟从嘴里拿出来,接着把烟灰直接弹在了车内。

“这是一辆崭新的车,他居然把烟灰弹在车内”年轻的警察很好奇,这其实也是他的洞察力,什么样的人会把烟灰弹在车内?肯定不是车主,也不会是借朋友车的人,最大的可能是偷车的人。

后来警察锁定跟踪那辆车,果不其然,那就是个偷车贼。

有好奇心的人,都喜欢深耕究竟,凡事看透了,自然洞察了。

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卖断货,只因有了这项加持力,值得收藏

4、要有怀疑态度

旁氏骗局也是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在中国的叫法,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的意思,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美国前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就曾经策划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其实早在案发的前10年,他的骗局就被一个不知名的金融分析师发现了。

当时这位金融师也怀疑,怎么可能有人能做到如此稳健的投资回报率,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研究麦道夫公司的一些对外投资数据,本来只是感兴趣他是如何运营公司的,结果却发现了不合理的异常数据。

但当时,由于这位金融师人微言轻,没人相信他,况且对方又是一个政商两界的名人,所以这个案件一直到最后麦道夫本人撑不住,自己自首了才告终。

所以,我们扪心自问下自己,面对疑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一究到底?

洞察力是可以被培养的,需要的是留心观察,用心思考。

总结:一个品牌,如果失去了洞察力,可以说是失去了一片市场。

作为一个以消费者为衣食父母的品牌,洞察力来源于深入体验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及需求。

洞察力也并不难,只需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研究、多好奇、多问些为什么,时间久了,你也会成为一个敏感的品牌营销人。


我是「房梓」,10年品牌营销策划人。关注我,不定时分享品牌营销案例、聊聊职场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