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王救过杨家将,帮过包拯和寇准,名字却无人能说清楚

在历史小说《杨家将》、《包公案》及武侠小说《白眉大侠》杨家将评书、戏曲当中,都有一位仗义执言、秉公办事的八贤王,往往凭手中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锏,出来主持正义,每次关键时候,都要求他相救,杨家将、包拯、寇准才能活命,他可谓是这些故事中真正的青天大老爷。

贤王救过杨家将,帮过包拯和寇准,名字却无人能说清楚

这位八贤王姓甚名谁呢?评书、戏曲及《包公案》中似乎交待的很清楚,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而在历史小说《杨家将》中,他的名字又叫做赵德昭。

看到这,就懵了,〖八贤王到底是赵德芳,还是赵德昭?〗

“八贤王”的几项特点

按照小说中的情节,我们基本可以勾勒出“八贤王”的身份特点。

贤王救过杨家将,帮过包拯和寇准,名字却无人能说清楚

(1)特点一,他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

按照《宋史 · 宗室》所载:宋太祖赵匡胤育有四子。其中前三位皇子分别是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均系孝惠皇后贺后嫡出。第四子赵德芳,生母不祥。因赵德秀、赵德林早亡,所以满足特点一的只有赵德昭、赵德芳两位。

(2)特点二,他的身份是王爷

身份为王爷,这就比较勉强了。因为赵德昭、赵德芳生前都未封王,均为死后追封。如果将追封王位也算为王爷的话,二人倒也勉强符合。

(3)特点三,他在群臣、百姓中拥有较高的声望

这点兄弟俩都基本符合。

(4)特点四,他的寿命比较长

在《包公案》、《狄青演义》中一直活到了宋仁宗朝,被人称为“南清宫八王千岁”,抚育了“狸猫换太子”一案中被太监陈琳怀抱出宫的幼主,成了仁宗的养父。这兄弟二人一个自刎、一个暴卒,皆不符合。

贤王救过杨家将,帮过包拯和寇准,名字却无人能说清楚

综合以上四点,因此可以准确的说,最像“八贤王”的赵德昭、赵德芳都不是真正的八贤王

赵元俨,是不是八贤王?

后来在翻看《宋史》的时候,又发现有个叫赵元俨的,据《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载,

赵元俨这位八大王在世期间颇有作为,但与杨家将、包拯、寇准等人并无瓜葛。他符合了上面四点中的三个特点:

  • 特点一,他的身份是王爷,
  • 特点二,他在群臣、百姓中拥有较高的声望,
  • 特点三,他的寿命比较长,生于985年,卒于1044年。

结论:

故此,原来所谓的“八贤王”只不过是赵德昭、赵元俨、赵德芳三人的“合璧”,这个人物的出现,除了是评书、戏曲、历史小说作者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之外,还代表了这些作者们的憧憬和愿望,希望有一位持有特殊权力的人物来主持公道,保护忠良、惩治奸臣,故此才有了八贤王这个艺术形象的横空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