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擺脫個人企業的範疇,為了通過技術的先進化,給後世留下一個富裕的祖國,向最尖端的半導體事業進軍。”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1910年,李秉哲出生於朝鮮的一個地主家庭。

就在他出生那年,朝鮮被迫同日本簽訂了《朝日合併條約》,大韓王室移居日本,經歷了長達34年的半殖民地史,朝鮮終於被日本完全吞併。

李秉哲的父親李贊雨瞞著家人偷偷參加了獨立協會,暗地裡支持李承晚領導的獨立運動。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後來李承晚成了韓國第一任總統,李秉哲憑藉這層關係傍上了大腿。

1936年,帶著著父親給的年產300石糧食的產業,李秉哲開始辦磨米廠。

通過對糧價週期的把控,在糧食降價時進貨,糧食上漲時賣貨,李秉哲賺到了第一桶金。

好景不長,1937年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為了籌措軍費令日本銀行停止貸款。為了償還貸款,李秉哲賣掉所有產業,回到原點。

兩年後,李秉哲在大邱市西門市場開了一個小鋪子,向中國東北出口果品和魚乾,取名三星商會。

“在中國,一為最大,在韓國,三為最大,太陽有冷熱之變化,而星辰卻永恆不變,我就是要建立一個龐大而永恆的企業”。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然而,這份牛逼僅僅吹了三年,就吹不下去了。

1941年冬,日本偷襲珍珠港,將躲在一旁看戲的美國拉入二戰。三星商會95%的產品全部被拿去充作軍餉,三星夢不幸夭折。

4年後,日本人的瘋狂將自己送入了墳墓,把朝鮮半島還給了朝鮮人民。

此時日本人在南朝鮮所有產業都被低價轉讓給韓國人,並且還提供長達15年的低息貸款,這些產業佔到了韓國總產業的80%,一批與政府有密切關係的財閥迅速崛起,李秉哲也得以從中分一杯羹,被李秉哲視為偶像的李承晚對他說:

李社長,為了國家,今後應該幹得更好,有機會到漢城來,一定要找我

。”

1948年,李秉哲果然到了漢城,在那裡掛出了三星物產公司的牌子,往香港和新加坡出口墨斗魚,進口棉紗,成了韓國當時第七大貿易公司。

當然,這次好景依然不長,在前面等著他的是朝鮮戰爭。僅一年後,整個漢城就成了一片火海,三星物產公司煙消雲散,李秉哲找了4輛卡車帶著一家老小和員工逃回大邱避難。

這個時候李秉哲想起了李承晚的那句話:為了國家,今後應該幹得更好

他記起來,9歲那年,坊間傳聞大韓皇帝在日本被毒死,上百萬的朝鮮人民湧向街頭,換來的結果是7000多位同胞被日本兵無情殺害。

沒有國家的穩定,何談個人的夢想?!實業報國,四個大字在李秉哲腦子裡熠熠生輝。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就在李秉哲前往漢城的那年,一個足以影響世界的技術在美國貝爾實驗室裡誕生。

巴丁和布拉頓成功地用半導體材料造出了第一個晶體管,肖克利進一步構思出可以用平面技術大規模生產的結型晶體管。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約翰·巴丁、威廉·肖克利、沃爾特·布拉頓在貝爾實驗室)

晶體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成千上萬個組成了集成電路及芯片。它們將龐大的電路微縮在幾釐米的平方上,徹底改變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

索尼僅僅是引進了晶體管技術,就成功造出了風靡世界的半導體收音機,而後又引入集成電路技術,冰箱、電視、計算器、電子錶,無數消費電子產品從日本湧向世界,日本迅速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強國。

李秉哲終於注意到了日本的變化。1969年,日本的GDP為1722億美元,而韓國的GDP是76.76億美元。

此時在韓國政府的扶持下,三星已經完成了第一製糖廠和第一毛紡廠的建設,並用三年完成了韓國肥料廠的建設,它們無一例外,都成了韓國的龍頭企業,令韓國逐步擺脫了對進口商品的依賴。

經濟建設初期,韓國物資匱乏,一窮二白,實行進口替代戰略。1961年,朴正熙上臺後,韓國開始了向重化工業和出口產業的轉型。

韓國國土狹小、資源短缺,到底什麼產業最適合韓國的發展,李秉哲在日本找到了答案。

在那裡,他參觀了東京電子工業團地,日本三洋電機會長井植歲男告訴他:

“電子工業從以沙子為原料的硅片到錄像機,都是從無到有的產業,其附加值高達99.9%”。

李秉哲回國後成立了三星電子,併力薦韓國政府大力扶持電子產業。

70年代,三星生產的電視機等電子產品遠銷世界,但是真正讓李秉哲念念不忘的是這些電子產品裡面的芯片。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李秉哲認識到,決定這些電子產品性能的,是芯片,附加值最高的,還是芯片。

在未來的情報化社會,沒有半導體的發展,國家經濟就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先進國家的附庸。

只是發展半導體產業,三星缺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技術和人才,最主要的阻礙是日本和美國的技術壁壘。

李秉哲一直在默默積累力量。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第二年李氏父子不顧管理層的勸告,自掏腰包入股當時已經瀕臨破產的美國Hankook半導體公司。

1978年,三星集團將合資企業“韓國半導體”的外方資本全部買進,成立三星半導體,同年,收購了美國仙童公司在韓國的子公司。

不過,這些經營困難的公司,掌握的無一例外都是過時的技術,對於韓國半導體產業來說杯水車薪。

對李秉哲來說,真正的機會是1982年,他前往美國考察,感嘆半導體技術的日新月異,越晚進入半導體產業,越難追上發達國家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美日關係的變化,那年,美國剛剛研製出256K DRAM內存芯片,而日本富士通、日立的256K DRAM卻已經批量上市。終於在1982年3月,美國商務部表示,將調查日本的芯片商對美國的廉價傾銷。

機會來了,李秉哲將1983年3月15日稱為韓國半導體事業的誕生日,決心:

擺脫個人企業的範疇,為了通過技術的先進化,給後世留下一個富裕的祖國,向最尖端的半導體事業進軍”。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三星選擇的搶灘點是DRAM存儲芯片,發起64K DRAM攻堅戰。相比於CPU芯片來說,DRAM技術難度較低,容易介入。

為了完成開發,三星從美國聘請了5 名有半導體設計經驗的韓裔美國科學家以及數百名美國工程師,還從美國的半導體公司鎂光買來了設計技術,從夏普買到了關鍵的加工工藝——MOS技術。

如果沒有美國的默許,這一切談何容易。

在專家小組進行技術攻堅戰的同時,李秉哲下達指令,開始建設三星芯片工廠的第一條生產線。他深入施工現場,一面指揮,一面帶領工人日夜奮戰,僅僅用了6個月,就完成了日本需要十八個月才能完成的工廠建設任務。

64K DRAM當即投入生產,這是一項註定失敗的商品開發,美國和日本早在4年前就已經完成了64K DRAM。三星當時的成本是日本的四到五倍。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的半導體企業為了打擊三星,聯合起來開始進一步降價。

即使有韓國政府的盡力補貼,64K DRAM芯片還是給三星帶來了1400億韓元的虧損。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看,三星64K存儲芯片從零起步,在短短一年內將長達十幾年的差距縮短為四年,奠定了三星反超日本的根基。

讓三星芯片摘掉“賠錢貨”帽子的是256K 存儲芯片。

1985年前後,DRAM 芯片價格不斷下探,李秉哲判斷,此時會有一些企業(如英特爾)退出DRAM芯片生產,所以頂著虧損也要擴大產能。

沒想到,1987年3月,美國政府以日本沒有執行協議為名,決定對日本進行3億美元的進口限制,國際市場DRAM價格回升,三星的256K DRAM芯片終於擺脫虧損。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從此三星在DRAM存儲芯片領域開始站穩腳跟,一直到1992年,三星與美國和日本幾乎同時開發出64M存儲芯片,三星終於追上了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從一開始,李秉哲就把三星的芯片攻堅戰視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在正式進軍半導體產業前,李秉哲就在日本和美國建立了情報機構。他們不僅負責收集最新的技術動向,更為重要的目的是:秘密邀請日本和美國的技術人員來韓國擔當顧問。

1986年,三星邀請時任東芝半導體事業部部長的川西剛訪問三星,並給予最高規格的禮儀接待。隨後三星便要求回訪東芝的大分工廠,在那次參觀之後,三星不僅挖走了他們的生產部部長,還建了一個幾乎和大分工廠一模一樣的工廠。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1990年之後,日本經濟泡沫爆發,日本電子企業縮減了芯片研發的投入,並對研發部門進行裁員。

這些研究人員被三星悉數接收。數據顯示,當時三星的外籍顧問一共有77人,其中57人為日本籍顧問,三星為這些技術人員開出了三倍於他們在日本的工資,並且提供4室1廳的公寓,配備秘書、司機和廚師。

同時三星也給他們安排了有關技術轉移的任務,廣泛程度涉及日本製造商的研發體制,所使用的製造設備和人力資源情報。

通過情報,三星得知東芝研究出了新型的閃存芯片,於是向東芝提出了聯合開發閃存芯片的提議,深陷經濟泡沫困境的東芝無奈答應了三星的提議。

結果就是,東芝研發的閃存技術成了三星的主場,三星輕鬆在DRAM和閃存領域佔據了世界第一,並保持至今。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三星對於芯片之所以能夠不計代價的投入,是因為韓國政府在背後不遺餘力的支持。

實際上,芯片事業在各個國家從無到有,都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1958年至1976年,美國半導體產業研發支出的43%都源於政府的財政投入,彼時正處於冷戰時期,國防需求成了美國芯片市場發展的源動力,催化了美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早期發展,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軍用市場仍然佔芯片市場份額的約40%。

日本芯片行業騰飛的起點,也源於其在1976-1979年實施的日本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

早在1975年,韓國政府公佈了扶持半導體產業的六年計劃,強調實現電子配件及半導體生產的本土化,而非通過跨國公司的投資發展半導體產業。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而韓國政府對其最大的幫助是,放任他們在金融系統內吸納資金。

李秉哲曾經說過:我在銀行搭上一萬股股份,就可以調動它們十萬、二十萬的資金。

1981年5月,韓國實行了一般銀行民營化,陸續把15家一般銀行交給壟斷集團和大企業經營。三星集團一口氣購買了商業銀行、大邱銀行和長期信用銀行的股份。

80年代末,韓國大型壟斷企業的負債率平均在400%以上,高負債經營讓三星創造了奇蹟的同時,也帶來了反噬。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前30大財閥平均負債率達到521.5%,有些甚至高達將近4000%。1997年11月11日,當天韓國的外匯存底只有38.4億美元,兩週後需要償還的外債就達100 億美元,整個國家走到破產的邊緣。

一個月後,韓國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提供的570億美元紓困方案,必須接受的條件包括:對外國投資者完全開放金融市場,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從50%提升至100%。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不少外國投資者乘機收購陷入困境的韓國大型企業,負債高達160億美元的三星電子面臨被惡意收購的危機,此後三星又經歷了多次被惡意收購風波,如今三星約有55%的股票份額為外資所持有,不過所幸李氏始終掌握著管理權。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饒是如此,三星始終沒有停止對芯片領域的研發和進軍,21世紀,手機和電腦風靡世界,三星的存儲芯片大放異彩,2018年,芯片在韓國總出口中佔比20%,三星與英特爾分庭抗禮,成為全球芯片產業的霸主。


韓國芯片血淚史,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李秉哲曾經說過,在他死之前,三星一定要進軍芯片事業。只可惜,1987年李秉哲因肺癌去世,就在存儲芯片成功盈利的前夜。

為了集合三星的全部力量攻堅開發週期長的基礎科學,最後一年,李秉哲從三星全集團抽調1.5億美元的資金和尖端人才,投入三星綜合技術研究院的建設。

那時他交出了手頭的全部工作,唯獨對研究院的建設、人力保證和運營方向一一過問。

李秉哲將他生命的最後時光全部傾注到三星綜合技術研究院上。

遺言裡,李秉哲留給他們最重要的一句話是:

技術的支配者將支配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