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借有还,人性化的“分数银行”应该多些,教学评价还可以更新颖

前段时间看见这样一个新闻:南京某中学推出了“分数银行”

。学生们在单元测试等中小型考试中,如果哪个科目没及格,可以从“分数银行”中进行分数借贷,并且借分时,还需要让第三方同学担保。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分数银行”借出的分数需要借分人及时归还,还分方式相对灵活,可以通过考试、积极回答问题、组织参加课外活动等等。

此外,“分数银行”并非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有过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没有借分权利,不能及时还分、逾期还分次数较多的学生会被评审团拉进黑名单。此举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响应,纷纷投入到“分数银行”活动中。

有借有还,人性化的“分数银行”应该多些,教学评价还可以更新颖

随着新闻媒体报道的深入,社会上渐渐形成了两种声音。

  • 一部分人认为,“分数银行”的借分行为,可以让学生的59分变成60分,实现“质”的飞越,让学生免受家长“狂风暴雨”的“摧残”,轻松交差;有借有还,不还拉黑的规定,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们需要偿还自己的借分,否则将失去再次借贷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提高自控能力,学生在背负“分数债务”的前提下,学习时会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分数债务”也会驱使着学生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尽快“还贷”;最后,第三方同学的担保,也会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提高班级体的凝聚力。总之,“分数银行”的推行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创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


有借有还,人性化的“分数银行”应该多些,教学评价还可以更新颖
  • 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分数银行”有了,“分数借贷”有了,那“老赖”也会有的,如果有的学生只把借分当成权宜之计,只借不还,那就容易滋生学生的失信行为和懒惰心理;还有,“分数借贷”还容易让学生和家长更加重视考试成绩的“好看”,产生学生学习问题不多的错觉,忽视了分数暴露出来的知识点漏洞,不利于学生通过考试查缺补漏,提升自己;另外,“分数银行”变相地强化了“成绩第一”、“分数至上”的理念,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者,“分数银行”机制下的第三方同学担保,当借分同学不能还分时,势必加重了担保同学的学习负担,更甚者可能会破坏同学关系,影响班级团结。综上所述,“分数银行”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带来较多“负作用”。


有借有还,人性化的“分数银行”应该多些,教学评价还可以更新颖

笔者认为,新事物的产生一定会有它的优势和缺陷,就像刚研发出来的新药,有疗效也存在副作用,“分数银行”同样如此

我们应该重视“分数银行”带来的有利影响,使之更好地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把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学生自控能力、促进学生互帮互助的优势发挥出来;更不能忽视“分数银行”的“负作用”,要将之减小到最低。

在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现状暂时没法改变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创新发展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教育不应只是育智,还应育人、育德。要探索完善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借有还,人性化的“分数银行”应该多些,教学评价还可以更新颖

小结:“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现象还会继续存在,但我们可以试着做到,在让学生取得满意分数的同时,还能提高综合素质,相信这才是教育的科学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