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聖孟子:走進孟子故里,瞭解孟子景點

孟廟

亞聖孟子:走進孟子故里,瞭解孟子景點

鄒縣孟廟又稱“亞聖廟”,位於鄒縣城關,,原為祭祀戰囻時期儒學大師孟子的場所。孟廟建築群呈長方形,共佔地六十餘畝·各類殿宇六十四楹。由五進大院落組成。其設計佈局採用中國傳統建築形式;分左、中、右三路。因距城遼遠,告祭不便,乃於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復建於縣城東門外,但該處地勢低窪,瀕水臨河廟祠易壞,便在宋徽宗宜和三年(公元1121年)重建於現址,至明代已具有現在的規模,成為一處完整的古代建築群。今存孟廟的主體建築“亞聖殿”;位於孟廟的中軸線上,殿前有對稱的東西兩廡,原是奉祀孟子弟子及儒學推尊者的地方。

“亞聖殿”始建於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毆·七楹,髙17米,縱闊20。48米、橫霓27.7米,雙層飛簷綠琉璃瓦復頂,為我囻傳統歇山式建築。殿的周圍列巨型石柱26根,均呈八角形,以石鼓和復蓮為柱礎。據統計,與孟廟孟府有關碑刻二百二十餘塊,再加上歷代移入孟廟的珍貴石刻、漢代畫像石共有三百五十餘塊,成為我國又一處小林孟癍內古樹參天挺拔,蒼蒼然蔚蔚然,身臨其,頓幽雅、靜謐。孟廟樹木、柏檜居多,再加古槐、銀杏、藤蘿點綴其中,使這一建築氣勢更加和諧、雄偉。

亞聖孟子:走進孟子故里,瞭解孟子景點

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有詠孟廟檜樹的詩一首:“愛此孟祠樹,森然見典型。沃根洙水潤,含氣嶧山靈。閱世磨秦第,參天結魯青。方知樗散壽,只入列仙經”。“知言門”外有“柏抱槐”為一巨槐生長於古柏之中,已糾纏連理抱成一木,經質幾百寒署,仍舊青蘢茂盛;“致嚴堂”前的“籮藤銀杏刃約植於元代,藤條直徑約80多釐米,蟠繞在粗大的銀杏樹上,如龍如虯,尤為壯觀y再加寢殿前生長於古樹洞中低垂搖曳的構杞,即“構杞寄生”,是為“孟廟三奇”,令人歎絕。

孟府

亞聖孟子:走進孟子故里,瞭解孟子景點

孟府座落在鄒縣南關,位於南關大街路酉,與孟廟左右並列·是孟子後裔居住的地方。元代至順二年(公元133年),文宗皇帝追封孟了為“鄒國亞聖公”,此後,孟府又稱“亞聖府”,孟府有七進院落組成(包括後花園),各類建築116間佔地約4400平方米。孟府有大門、二門、儀門,並有大堂、二堂、三堂。大門外是高大的影壁,象徵尊貴的石獅踞於大門兩側。孟府前面的兩進院為孟府的官衙機構,後面的院落為孟子嫡孫及孟氏近族的居住處,最後為後花園。整個建築群佈局合理,設計頗具匠心,曲徑週迴,尤為壯觀。大堂處在第二進院落的中部,兩側為鼓樂樓,大堂露臺東南角設有“日晷”,西南角設有“嘉量”。“見山堂”前假山石上銘有清代金石學家阮元及孔子後代孔繼瀋的題詩。阮元詩云;“霸王代謝百年間,夫子輪蹄又轍還。若使靈臺開晉國,豈能秦石上鄒山。

孟母林

亞聖孟子:走進孟子故里,瞭解孟子景點

孟母“三遷擇鄰”、“斷機教子”,悉心教養兒子,激勵孟子發憤讀書,使孟子一舉成名,“三遷”、“斷機”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孟母仉氏也就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良母”。孟母林傍山而立,馬鞍山則處於墓林之內,山上山下遍植松柏,濃墨蔽日,樹蔭匝地。孟母林現有林地578畝,柏、檜、楷、斛等各種樹木一萬餘棵,並有元、明、清各代石碑。青山、密林、紅牆、古冢、神道、享殿、供案、碑碣,交差錯落,井然有序,觸匯為和諧完美的古樸景觀,身臨其境別有情趣。從南路進林,經一百四十多米長的林道,西折不遠即見享殿,這是祭祀孟子父母的地方。

孟子林

亞聖孟子:走進孟子故里,瞭解孟子景點

孟子林又稱“亞聖林”,位於鄒縣東北125公里:即四基山之陽。四基山“以山頂聳立如基,其數有”而得名。孟子林是埋葬孟子及其後代的家族墓地,距今已有兩千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家族墓地之一。孟子墓位於孟林中部偏北,至今墳墓尚在。封土高約五米,底徑約二十米、墓前螭首碑書《亞聖孟子墓》五字,碑書為楷,遒麗溫雅,肅穆莊重。孟子墓前為享殿,殿原為三楹,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2年)縣令章時鸞進行擴建,“創建正殿五楹,左右廂各三楹,二門三楹。奠置有案,出入有階啟閉有戶,周衛有垣,備極堅微,視前制釜為廣闊。今日享煅即為明代的規模,兩廂早巳坍塌無薦。圉前林內較為珍貴的碑刻已移入享殿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