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教學描述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義務教有課程標準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

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寫的一首詩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成為所有語文老師日漸關注的熱點。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得法”呢?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我們的課堂教學如果做到了:因文而異,因需而設,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就是得法。我們就應該按照這個方法大膽進行語文教學實踐,今天我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二、課堂場景

教學片斷一

師:看到巴迪的詩後,母親是怎樣的?誰來讀給我們聽?

生: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讚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

師:這段話使你感受到了什麼?通過哪兒感受到的?

生:我感到母親非常愛巴迪,我是通過“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感受到的。

師:你讀的這句話是作者對母親什麼的描寫?

生:這句話描寫了母親非常愛巴迪、欣賞巴迪,在鼓勵他。

師:這是你通過這句話感受到的。

(接下來又有一個學生這樣回答。看來,學生沒有領悟問話的意思,於是我隨即做了如下引導)

師:孩子們,剛才你們讀的是母親對巴迪說的話,其實這就是作者對人物——

生:語言的描寫。(學生忽然間明白了)

師:誰能通過朗讀母親的語言,使我們感受到母親非常欣賞巴迪?

生:(朗讀)

師:孩子,聽了你的朗讀,我真的感受到了母親當時很激動,她在讚美巴迪。可是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你為什麼不這樣讀呢:“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

(我故意用平緩的語氣,這一引導是為了讓學生注意到文中特殊的標點符號。)

生:因為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後面是“!”號,應讀出感嘆的語氣。

師:啊,看來,在描寫人物語言的時候,用特殊的標點符號可以表達特殊的情感。同學們,大家都來讀一讀母親的語言,讀出你們的感愛,好嗎?

生:(很有感情地朗讀、特別是讀出了“!”的語氣)

師:除了母親的語言,使你們感受到了母親很愛巴迪,欣賞巴迪,在鼓勵他,還有哪兒也使你們感受到了?

生:我通過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晴亮亮地,興奮地嚷著也能感受到。

師:特別是句子中的哪個詞語使你感受到的?(引導學生隨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

生:“眼睛亮亮地。”

師:這是對人物什麼的描寫?

生:對神態的描寫。(有些猶豫)

師:是這樣的!孩子,你能讀出當時母親的神態嗎?

生:(朗讀)

師:當時母親真是太激動了!你們還通過哪能感受到?

生:還通過“她摟住了我”能感受到。

師:這又是對母親什麼的描寫呢?

生:(異口同聲)動作描寫。

師:孩子們,作者通過描寫母親的神態、語言、動作表現了當時母親的情感,你們能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情景嗎?

生:朗讀。(讀得很好)

片段二(初步理解完、讀完父親說的話後)

師:實際上,這真的是一首很糟糕的詩嗎?(這一提問是為引導學深入理解父親為什麼那樣說,那樣做。)

生:不是。

師:為什麼?

生:因為母親說這首詩精彩極了。父親怕巴迪驕傲才這樣說的。

(看來,同學們只是理解了父親說“糟糕透了”的一個用意。)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知道母親為什麼這樣說嗎?

生:因為當時巴迪才七八歲,母親在鼓勵他,希望他繼續寫下去。

師:母親是在就巴迪寫詩的行為進行評價。而從詩的內容上看,這真的像父親所說的是一首很槽糕的詩嗎?

生:(沉默)

師:(小聲地)你們看看課文中其他地方有沒有告訴我們?

生:(迅速瀏覽全文,很快幾個人舉手)

生:這是一首很槽糕的詩。

師:你是通過課文中哪兒知道的?

生:課文第15自然段說:幾年後,當我再拿起那首詩,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相當糟糕的詩。由這兒我知道巴迪寫的詩很糟糕。

師:你能夠聯繫上下文深入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非常好!希望大家向他學習,也掌握這一思考方法。

(我在藉機點明一個學習方法,同時被表揚的學生很高興)

師:看來,父親實際上也在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

(這樣學生就感悟到了父親的評價也是很客觀的,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巴迪不斷努力,寫得更好)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當時的父親,帶著你們的感受再來讀這段話吧!

生:(很有感情地讀著)

師:看來同學們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然而當時巴迪理解嗎?

生:(異口同聲)不理解。

師:那麼巴迪當時的心情怎樣,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

(引導積累詞語,並恰當運用詞語表達)

生1:傷心

生2:難過

生3:沮喪

師:那麼,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當時巴迪的心情的呢,誰來讀給我們聽?

(這一設計,是讓學生感悟到怎樣將人物的心情具體描寫)

生: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衝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

師:在這段話中,哪幾個詞語使你感受到當時巴迪痛苦極了?

(再次強調要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

生:受不了

師:這是對巴迪什麼的描寫?

生:這是對巴迪心理的描寫。

師:還有哪些詞語使你感到巴迪痛苦極了?

生:衝出、跑進、撲到

(請大家“動筆讀文”,勾畫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師:這是對巴迪什麼的描寫?大家一齊說。

生:動作

(通過前面對描寫母親的語句的學習,此時學生已經能準確地回答,而且感悟到了作者的寫作特點)

師:恰當的動作描寫很多時侯也能很好的表現人們當時的心情。

(這一點評是為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如何具體描述人物的心情)

師:你們能通過朗讀再次讓我們感受到巴迪當時難受極了嗎?自己先練一練。

教師指名朗讀。

(每次都是讓學生在理解基礎上,進一步朗讀感悟。學生此時讀得好,特別是讀出了剛才理解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師: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評價中,我們的小巴迪一天天地長大了。長大了的巴迪對父母的評價有新的認識嗎?

生:(一起回答)有!

師:那麼巴迪長大後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愛的呢?讓我們再共同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這樣自然的引到了下一部分的學習)

三、課堂教學效果及反思

我通過講人教版第九冊《“精彩極了”和“槽糕透了”》深有感觸。教的本質在於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堆,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別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鼓勵: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概括起來說,即“順學而導”。

我在最初備這一課時,我的想法只是一定要吃透教材,因為我總覺得自己以前講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過好教材關。因此在備這課時,我更多的是在反覆揣摩作者之心、編者之意,之後結合別人的實踐經驗,確定自己的教案。我終定下的試講教案基本上是按照自己較理想的效果設計的,一環扣一環。而試講時,我發現學生的表現不像我想象的那麼筒單,我的評價跟不上、引導的不自如,明顯是在過教案,教師有較明顯的牽著走的痕。通過試講,我猛然想到,我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注,忘記了以生為本,明明知道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但是真正實踐時,並沒有處處考慮學生的情況,沒有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我在和老教師探討中,深深地認識到上課時要想到學生的需求,學生的種種狀況,要注意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試講其實更主要的目的,也應是進一步瞭解學生,再看看自己在課堂中是否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是否在進行平等的對話。然後據此調整教案,特別是要修改引導方案,備出不同情境下的教師的評分語言,以評促學。有了這一認識的根本轉變之後,我再次備課時,完全轉換了思考的角度,腦子裡時時出現模擬課堂,想得更多的是學生都出現什麼情況,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自己怎樣說就是自如的引導可以說每一個小環節,我都進行了多種預設。這樣我再次講這課時,效果很好,師生都自然地投入到了教學情境當中,真的在與作者對話,學主ー次又一次地在和作者產生共鳴。這一教學實踐,使我找到了日後課堂教學的努力方向,即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閱讀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閱讀不僅有認識活動,小學生要感知書面語言材料,積極開展思維,調動過去的記憶,對材料進行分析、評價、記憶,還需要興趣、注意、情感、意志等非認知因素的參與。閱讀過程只有以學生的心理過程為基礎,才能提高閱讀效率。其實很多時候,教師講課時強調的重音不同,傳達給學生的信息就不同,因而產生的效果就不一樣。這一設計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過程的基礎上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學習作者通過細緻描述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表達人物的情感。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體現之一就是要引導學生感悟寫法,讀寫結合,在此基礎上實現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字訓練的統一。如果拋開這點不談,那麼語文課就容易上成思品課,而失去了語文味,就沒有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學習本課第二部分課文時,我在學生理解了文中“我從心底裡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之後,讓學生說說在現實生活中自己感受到的不同形式的愛。然後,把文中的話送給深愛自己的人,如父母、老師等。這樣,學生和作者產生了共鳴,自己也深深感受到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愛。當時由於學生完全投入到了課文的情境中,被作者的故事深深觸動,一個平日很淘氣的孩子,在談自己的父母時哭了,他理解到了爸爸對自己的嚴厲批評實際上是恨鐵不成鋼。還有很多學生是含著淚朗讀這部分的。當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時,我又順勢將自己的一段話送給學生,讓學生不但要學會享受愛,還要學會愛,在愛中健康成長!最後的教學環節始終伴著動聽的音樂,在高潮中,在撩人心絃的音樂中結束了我此課的教學。

通過此課的教學,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我深深地認識到:關注學情,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導中促學的課堂教學從根本上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尊重了學生的情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真正地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同時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訓、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這樣,實實在在地上語文課,也就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