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他被稱為七絕聖手。


“秦時明月漢時關”“不破樓蘭終不還”“悔教夫婿覓封侯”“一片冰心在玉壺”等等名句,俯拾皆是。


他一生傳奇。


嵩山學道、奔赴塞外,中進士入朝為官;多次被貶、四海為家,知交更是遍天下。


最近,因為“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再次被人想起。


他是王昌齡。


然而,一代詩傑,卻死於小人豎子之手,千古意難平。


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熱血青年 · 王昌齡


王昌齡的一生,是滿腔熱血的一生。


不同於一些文人靠想象揣測來創作,王昌齡向來身體力行。


他出生在唐朝修道之風盛行的年代。


那時,很多人言必稱隱逸,嘴上說著看破紅塵的主義,心裡打著沽名釣譽的算計。該讀書考功名還是會去考。


王昌齡不一樣。


年少時喜歡談玄論道,他就真的去收拾行李,拜師學道了。


中峰青苔壁,一點雲生時。

豈意石堂裡,得逢焦鍊師。

爐香淨琴案,松影閒瑤墀。

拜受長年藥,翩翻西海期。

——《謁焦鍊師》


在嵩山呆了大概有兩三年。


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後來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熱血滾燙的人生,就在“寧做百夫長,不做一書生”的感召下,直奔邊塞。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其四》

西出玉門關,到比遠方更遠的地方戍邊、征戰。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裡金刀血未乾。

——《出塞·其二》

刀口舐血,報國壯志永不休。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其一》

他把邊塞的壯闊與豪情裝進胸懷。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從軍行·其五》

他給大唐注入最雄渾的樂章。


那時,三大邊塞詩人的另兩位,岑參才10多歲,高適尚在中原遊歷。


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社交達人 · 王昌齡


王昌齡是一個人緣極好的人。


翻開《全唐詩》,能看到很多他送給別人,或是別人送給他的詩。


《芙蓉樓送辛漸》

《巴陵送李十二》(李白)

《同王維集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五韻》

《送譚八之桂林》

《送崔參軍往龍溪》

《留別武陵袁丞》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

岑參《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

簡直快要湊齊盛唐的才子傳。


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王昌齡與人交往,最大的特點就是待人以誠。


看他的贈別詩,總能發現與人分別時,都是他在溫柔地寬慰別人。


武陵溪口駐扁舟,溪水隨君向北流。

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

——《盧溪別人》


自古三峽的猿聲最是悲慼,惹人肝腸寸斷。


知道朋友要經過三峽,他再三叮囑,不要在那時看月聽猿,以免更加傷懷。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送柴侍御》


不要為分離而悲傷,你看,我們有江河相連,還可以同沐一場雨,同賞一輪月呢。


不過,還是有忍不住悲傷的時候。


長亭駐馬未能前,井邑蒼茫含暮煙。

醉別何須更惆悵,回頭不語但垂鞭。

——《留別郭八》


回頭、不語、垂鞭,是怕郭八看到他的眼淚啊。


最難過的,莫過於孟浩然的離世。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遭貶途中,經過襄陽,他就去看了家在襄陽的孟浩然。


故友相逢,自是把酒言歡,大快朵頤。


這本是一幸事,不料有舊瘡在身的孟浩然,因為高興,把大夫的叮囑拋在了一邊。他吃了自己十分喜愛、但該忌口的一種河鮮。


送走王昌齡後沒幾天,舊瘡復發,病逝在家中。


誰能接受這樣的離別呢?


一別成永遠,還和自己有關。


每每想起分別時孟浩然說,思念時就看看天上的鬥牛星,就會淚流滿面。


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


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因為這份赤誠,朋友們待他也極好。


在他不斷被貶的日子,依然有很多的溫暖和安慰。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

——岑參《送王大昌齡赴江寧》


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事在人為 · 王昌齡


29歲那年,王昌齡考上了進士。


第一個職位是秘書省校書郎,正九品上。


很多可能覺得級別太低。其實,唐朝自從唐太宗做過尚書令,此後這個官沒有人做,位及人臣也就三品。(一二品,很多是爵位,無實權)


秘書省,是皇家圖書館。從校書郎起家官至宰相的,也比比皆是。在當時,是個美職。


明明起點還不錯,為什麼會屢遭貶謫呢?


史書上記載是:

不護細行。


也就是生活中不注意小節。


根據他被貶嶺南,因與張九齡有交集來看,大概就是朝廷奸臣當道,被政敵拿放大鏡找茬的問題。


開始的時候,他還會為自己辯白:一片冰心在玉壺。


後來,他釋然了。


只要一心為民,可以做事造福一方百姓,說與不說,又有什麼關係呢?


《岳陽別李十七越賓》裡,他與朋友共勉“

譴黜同所安,風土任所適”。


無論至於何地,皆能安其風土。


所以被貶龍標的八年,他把世人口中的這個荒蠻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條。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絃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龍標野宴》


人活著,要有希望。

文學的盡頭也不該是蒼涼。


王昌齡雖歷經坎坷,終究不是個頹廢自棄的人。


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努力向上,朋友很多,樂觀隨緣,

這樣的王昌齡,本該平安到老,死在溫暖的床上。


但是,安史之亂爆發了,一切都亂了套,所有人的命運都為此改變。


王維被迫接受了偽職,成了貳臣;

李白站錯隊,跟了永王李璘,最後潦倒而終;

杜甫僥倖逃脫,四處流落;

高適因緣際會,功成名就

……


王昌齡呢,最慘,莫名被殺。


當時,年近60的他,只是想回家,走的也是比較安全的路線。


然而,路過安徽亳州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給打殺了。


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

——《唐才子傳》


死得不明不白。


沈從文說: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王昌齡沒有戰死沙場,也沒能回到故鄉。


千古意難平。


也是文明的悲哀。


無序的世界,每個人都將是受害者。


災難是像個照妖鏡。是人是鬼,一照便知。


757年,寫下“青山一道同雲雨”的詩人,死於一場謀殺


後記:


王昌齡被殺後幾個月,閭丘曉在睢陽保衛戰中貽誤軍機,被主帥張鎬處以死刑。


行刑之際,閭丘曉向張鎬告饒,說要奉養老母親。


張鎬只回了一句話:王昌齡之親,又有誰養?


隨後,刀起頭落。


又過了一千多年。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依然在傳頌。


王昌齡和他的詩,一起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