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不差錢的“巨嬰”

北京時間2019年11月14日晚,亞洲預選賽(40強賽)第5輪,敘利亞在迪拜2-1戰勝國足,隨後裡皮在賽後發佈會宣佈辭職。

一切媒體、微信朋友圈等等,無不宣洩著各種對國足的愛與恨。每一位中國球迷都在感慨這幾十年不變的劇情,頂級主教練的邀請、歸化球員、各種青訓政策等等,依舊沒有迎來質的改變。

今年是我作為足球行業的創業者的第5年,將自己的興趣成為了工作,光鮮的外表不否認贏得了很多朋友的羨慕。然而,關於創業的艱辛,就不多贅述了。由於團隊最本質的工作就是幫助更多中國球迷去感受海外足球最純粹的文化,今天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也期待大家在評論區一同分享、交流。

一、 我們真的還只是個寶寶



“14億中國人,找11個會踢球的都難!“

相信這句話大多數聽過,客觀而言的確沒毛病,但真的這麼簡單嗎?

我更希望客觀的來描述:“對於足球,14億人口的中國,只是一個巨嬰。”

儘管中國的經濟迅猛發展,2018俄羅斯世界盃中國贊助商的份額有目共睹、80億的中超天價版權、世界頂級球員教練來中國、歐洲越來越多的中國贊助商品牌等等,這一切只能說明:“現在的中國足球,是個不差錢的巨嬰,但娃就是娃”

晚上看完球之後,我默默的關上了電視,打開電腦搜索了幾組數據。

上個月的七十週年閱兵,祖國的愛國情懷燃到了極點,每一位國人都無比自豪。關於中國足球呢?

中國足球,不差錢的“巨嬰”

儘管相關資料顯示,國足始建於1924年,於1931年便加入了國際足聯。1958年由於政治原因,中國退出國際足聯。直至1976年,中國首次參加亞洲盃並獲得了季軍。那麼,中國足球的年齡是95歲,還是43歲呢?

國情不穩定,肚子都吃不飽拿什麼來熱愛足球?!我個人的答案是:“43歲”。

接下來,我為大家簡單梳理了一下目前各國家隊以及部分俱樂部的年齡:

中國足球,不差錢的“巨嬰”

從上表不難得知,排名前20的國家隊中16支已成為“百歲老人”,有8支國家隊始建於十九世紀,所有國家隊的平均年齡是111.7歲。而絕大多數的足壇豪門俱樂部,基本都是“百歲老人”。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歷史老師交給我們的內容: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1636年-1912年)。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之後,慈禧太后掌握實權。在十九世紀的末期,中法戰爭、英軍入緬、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八國聯軍入侵、九一八事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解放戰爭之後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人們才逐漸脫離了溫飽的剛需。

回想戰爭年代,溫飽都難以解決,足球是什麼?

43歲的娃在一堆出生於清朝的百歲老人面前,難道還不是個寶寶嗎?

二、 生活中,足球對我們到底佔比多少?



父親:“老王,國足這是踢的什麼?!難道就這麼難嗎?”

兒子:“爸,我跟同學約了去踢會兒球。”

父親:“作業寫完了嗎?考試準備得怎麼樣了?”

兒子:“...”

中國足球,不差錢的“巨嬰”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早已步入提高物質文化需求的消費升級階段。那麼,“足球“屬於大家生活中的剛需嗎?你為足球付出了哪些?如果你已成為父母,會為孩子的足球夢想而放棄高考嗎?

每個人答案肯定都不會一樣,咱們也不聊跑題,接下來我為大家回到關於足球的分享。四年多的創業歷程,鐵桿團隊已經幫助超過2000位球迷圓夢足球朝聖,走訪過的全世界各俱樂部近百家,無論是2018俄羅斯世界盃的百人團,還是歐洲各頂級賽事的巔峰對決,感受到了太多足球文化的魅力。然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西班牙第三級別俱樂部的拜訪。

西班牙職業聯賽體系非常健全,各地區、街道、甚至各年齡階段都有自己的聯賽,這一點是國內無可比擬的。而西乙B聯賽是成年組第三級別的聯賽。西乙B聯賽共80支球隊,分為4個組,每組20支球隊。每小組前四名球隊進入附加賽爭奪升級的機會,每小組前五名獲得參加下賽季國王杯的資格。每小組倒數三名球隊直接降級,小組倒數第四名參加降級附加賽,4支球隊捉對淘汰賽,負者降級。

4個小組的前四名共十六支球隊參加升級附加賽:1.四個第一名主客場捉對廝殺,勝者直接升級至西乙,敗者進入下一輪附加賽;2.與此同時共十二個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主客場捉對廝殺,第二名對其它小組的第四名,第三名對其它小組的第三名。六個敗者直接淘汰,六個勝者進入下一輪附加賽;3.由1產生的兩隊和2產生的六隊共八隊主客場捉對廝殺,四個敗者淘汰,四個勝者進入最後一輪附加賽;4.由3產生的四隊主客場捉對廝殺,兩個敗者淘汰,兩個勝者升級進入西乙;5.最後由1產生的兩個已經升級的勝者再進行一輪主客場對決,勝者為西乙B的冠軍。

對了,即便是在第三級別的俱樂部,同樣也有百年的老人。

中國足球,不差錢的“巨嬰”

在故事的伊始,先要感謝當時效力於科爾內利亞俱樂部球員高雷雷。正是因為長居海外的他耐心分享,才有機會更加接地氣的瞭解最為純粹的足球文化。

點擊鏈接可回顧之前分享:

《中國足球的差距在哪裡?一場”草根“比賽,帶你走進真正的西班牙足球》

中國足球,不差錢的“巨嬰”

科爾內利亞俱樂部,成立於1951年,緊挨著西班牙人的新球場。整個科爾內利亞區面積約為7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萬,人口與面積大約相當於北京海淀的清華和北大之和。在這裡的學校,一個55人的班級,52個孩子會在學習的同時踢球,3個選擇打網球,而在國內,也許是3個選擇踢球,52個孩子朝著若干年後的高考繼續奮鬥。

中國足球,不差錢的“巨嬰”

俱樂部最小的梯隊居然是4歲。從U4直至一線隊,共有上千名球員。幾乎所有的一線隊員都是兼職,包括主教練,也有著自己其它的工作。除了一線隊之外,其它的球員是需要支付一定的學費,以確保俱樂部的運營。而達到LALIGA級別,即西乙開始,就要求所有的球員都需要全職,也就是成為真正的職業球員。

在西班牙,足球是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在這裡幾乎每個區都有自己的俱樂部,僅加泰羅尼亞大區就有上千個註冊俱樂部。而西班牙是有規定,任何俱樂部的孩子並非只學習足球,文化知識絲毫不遜色於普通學校。普通俱樂部、西乙B級聯賽、西乙、西甲,這是一百多年來累計下來的秩序。

要說這裡最大的特點,那麼就是“不拼爹”。完全純粹的足球土壤,孩子是否能夠被選上,能否有上場機會,是否能夠被球探引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努力、天賦,以及場上的發揮,you can you up。

中國足球,不差錢的“巨嬰”

中場休息時,U4梯隊的孩子們也按照正規聯賽的入場儀式登場,球迷們也為之歡呼,如同明星登場一般,說不定下一個哈維伊涅斯塔就在其中。孩子們從小便能有足球的夢想、享受最純粹的足球,並且能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我想,這或許就是中國和西班牙足球差距的根源所在吧。

觀賽之餘,有幸進入俱樂部的內部參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俱樂部成功簽出的球員,每個球衣都是球員簽名之後饋贈給俱樂部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班牙國家隊、巴塞羅那俱樂部主力邊後衛阿爾巴,這裡正是他的“母校”,現在的他與俱樂部董事長的關係還非常熟悉。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使是小球隊,更衣室、洗衣間、會議室、辦公室、新聞發佈廳等等,裡面都一應俱全。為了確保俱樂部的良性運營,會議室都跟球場一樣,需要提前預約好。甚至球隊還擁有自己的小型fanshop。

中國足球,不差錢的“巨嬰”

政府機構、教育環境、文化積澱、消費習慣,太多元素造成了足球環境的不同。儘管存在著客觀的差距,但至少在一步步的完善,能夠改變這一切的只有時間。

三、 寄語



相信失利之後,沒有人會心情愉悅,但作為唯一的主隊,最大的支持就是耐心。足球的大環境,除了所有平臺機構,更不能缺少的每一箇中國球迷的支持。

何為“鐵桿“?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抗!

鐵桿體育 老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