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杨凡 韩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不是出自于柔情似水的江南水乡,而是出于合阳。黄河自巴颜喀拉山一路波涛汹涌,到了合阳却换了副模样。变得温柔!从而孕育出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块河流型湿地。可以这样说,黄河因为合阳而柔美,合阳因为黄河而刚健。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地貌,使得合阳的文化在黄土高原上旅游独特的一面。

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4月14--15日,“保护黄河生态、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第三站来到合阳,采访团记者通过走访合阳洽川风景区、合阳渔业基地、近距离观看合阳提线木偶等,用文字和画面记录合阳在弘扬黄河文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的成绩。

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早知有洽川,何须下江南,乘船,荡漾在芦苇荡中,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芦苇中是不是飞出几只野鸭或是别的鸟类。无不体现出这里的生态环境之好,"黄河把最美的风景留在了合阳,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守护好黄河生态,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挖掘黄河文化上下足功夫。”合阳县人民政府县长邓宽社说道。

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合阳在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方面,主打诗经文化。全力实施“六个一”措施,即:突出一个主题——“伊尹故里·诗经合阳;同唱一首县歌一一《合阳合阳・在水一方》;承办一项活动——一年一度由中国烹饪协会组织的中国厨祖伊尹祭拜活动;开展一项赛事——每年开展一次唱诵诗经大赛;上好一节音乐课,所有合阳学生至少会唱一首《诗经》歌曲,学校音乐课均有教唱《诗经》内容;建好一个主题公园——诗经苑,集中展示合阳文化资源,将展馆打造成合阳对外文化宣传的好窗口,把合阳的文化更好的传播开来。

通过一产带动二三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黄河文化铸就了合阳人包容、宽广的性格。“合阳是个好地方,营商环境特别好,我赚了多少钱我不会告诉你,你来了就知道”,中资国业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庆斌打趣的说到。记者了解到,林庆斌来合阳主要种植油用牡丹,流转当地耕地1.3万亩。2015年9月中资国业使用自己研发的牡丹移栽机种植牡丹1.3万亩,机械化育苗1300亩。

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截止目前,坊镇9000亩、王村镇4000亩以及1300亩良种牡丹繁育苗圃。通过公司带动当地农户务工,人均收益可达到1.5万元/年,未来通过育苗和种植基地的发展,将带动更多农户,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一条龙的服务模式,通过油牡丹的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的致富增收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发挥黄河优势资源 扩大渔业规模效益

合阳县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渔业的天然资源,该区地处渭北奥灰质溶岩水排泄区,地热水资源为丰富,有7眼天然瀵泉和34眼自流热水井源,时涌水量7620m3,水温常年恒定29-31℃之间,是陕西省主要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合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发展渔业,合阳县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渔业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目前,合阳县已发展成为陕西省渔业生产重点县,全国103个商品鱼基地县。目前养殖水面4.5万亩,年产水产品4.8万吨,占渭南市总产量三分之一,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五分之一。渔业综合产值5.7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0%以上。渔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2020年,合阳县将坚持追赶超越主线,紧扣“六区”建设目标,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稳增长,多措并举调结构,统筹兼顾促改革,全力以赴惠民生,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如期建成小康合阳。魅力合阳、文化合阳。

审核:惠阳 张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