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母鸡的培育

产蛋鸡群的最终生产性能往往取决于后备母鸡阶段的饲养和管理,如忽视了后备母鸡体重的达标和鸡群的均匀度,后果是很难预料的。

体重

在培育后备鸡的过程中,事实上,人们过去习惯以鸡日龄来划分饲养阶段,即: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19周龄)、产蛋期(20周龄~淘汰);只重视育成期的成活率,而忽视对体重的要求,有些养殖场(户)对鸡6周前根本不称重。据荷兰试验表明:

5周龄的体重与整个产蛋期的主要生产指标呈强正相关。5周龄体重越大,主要生产指标越高,产蛋期存活率越高。

10周龄体重对后备母鸡的早期性成熟仍十分重要。

16周龄均匀度与产蛋持久性及存活率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16周龄胫长与整个产蛋期产蛋率也呈一定相关。若胫长与体重的增长不同步,其后的产蛋潜力将受影响。所以,培育高产蛋鸡决不可忽视培育后备母鸡的均匀度。必须保证最大的早期生长。

日粮能量

鸡0~8周龄生长速度对氨基酸的进食量比对能量进食量似乎更为重要,而14~18周龄的生长受能量进食量的影响更大。如果小母鸡在18周龄前累计采食87.86兆焦代谢能和1.2千克粗蛋白质,就会有适宜的生存长速度,不论以何种途径提高能量摄入量,都可能培育出体重合适的后备母鸡。

3、 光照控制

封闭式鸡舍常采用“递减”光照法,第一周23小时,以后每周减少1小时至每日 8~10小时保持恒定,此法的优点是小母鸡在发育早期有较长时间采食,在热的气候下小母鸡能在一天中凉爽的时间采食较多的饲料,只要到10~12周龄的时候停止递减计划,性成熟不会受到影响。

而一些开放式鸡舍只在第一周龄保持23小时光照,第二周龄保持18~20小时光照,3~18周龄保持自然光照。此种光照只适用于4~8月份进雏的顺季鸡。

光刺激时的日龄会左右初产日龄,研究表明,100~140日龄之间光照刺激提前一天,初产日龄提前半天,如将140日龄的光照刺激提前到118日龄,小母鸡将提早大约一周达到性成熟。因此,在后备母鸡未达到标准体重时,不能开始光照刺激,以保证鸡群的体贮备更有利于维持高产蛋率并达到预期的蛋重。

饲喂方案

在生产实践中,原则上不提倡后备母鸡限制饲喂;而在配制日粮时,要求营养全面、全价,满足机体不同时期的营养需要。

前期(1~10周龄)应重视粗蛋白质的供给,促进骨胳的发育;

后期(11~17周龄)应重视能量供给,使胸肌增厚,腹部脂肪沉积适量。有资料证明,6~16周龄鸡腹部脂肪适量沉积非常有利于产蛋,

饲喂方案如下:育雏期(1日龄~标准体重)粗蛋白质18%~20%,代谢能11.50~12.14兆焦/千克,育成期至体成熟粗蛋白质15%~16%,代谢能11.50~12.14兆焦/千克,体成熟~开产期粗蛋白质16%~18%,代谢能11.50~12.14兆焦/千克。

有人认为性成熟时体重的使用并不重要,因为开产小母鸡能表现出补偿性生长,事实上这是个误区。因为18周龄时较小的母鸡到开产时还是较小,研究人员观测了18周龄(未成熟)体重与产蛋周期内母鸡的生长情况,表明

体重较小的鸡即使饲喂浓度很高的饲粮(粗蛋白质20%,代谢能10.87兆焦/千克),其产蛋率和蛋重也未能赶上饲料营养水平低(粗蛋白14%,代谢能10.87兆焦/千克)而体重较大的鸡,这些结果强调了体重在获得最大蛋重上的重要性。

海兰公司建议在育成期采用四期配方的饲喂方案,每期的蛋白质随之递减,而能量随之递增。

预开产期

此阶段最重要的是饲料型号的转变。此前人们常用含钙量不到1%的育成日粮饲喂预开产蛋鸡,直到达5%产蛋率才更换成产蛋鸡的日粮。而在预产期钙水平的不足对鸡群中早熟的鸡不利,这些鸡开始产蛋时体内钙的贮备只能生产2~4个蛋,如果饲料中钙的含量很低,严重的钙缺乏会导致连产期非常短。而在这个阶段,母鸡有能力在每一个连产期生产25~35个蛋,早换料多产蛋。因为有些人主张在性成熟前采用含钙量2%、营养浓度又稍高的预产期日粮,有效的方案还是早期使用产蛋鸡日粮。试验表明,后备母鸡入产蛋舍前至少2~3周里饲喂产蛋日粮,以增加骨钙含量,提高蛋壳质量,减少“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病素。

从总体上看标准后备母鸡的培育是一个综合的饲养管理体系,除以上几点外,还包括雏鸡质量、断喙、免疫、饲料营养及产蛋期的正常管理等因素。

欢迎同行批评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