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成績單”引發的血案,不要因為一張成績單去否定孩子的好壞

曾經有一則報道稱,一名11歲男孩墜樓身亡,疑似自殺。消息一出,震驚眾人!年僅11歲的小男孩為什麼會自殺?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年紀,竟然選擇跳樓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隱情?

根據鄰居透露,孩子墜樓的前一天晚上和其母親大吵一架,並哭的很厲害。後有相關人士出來爆料說,孩子母親因其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對其大發脾氣,罵孩子是豬,並叫他去死,甚至對孩子出手,而這一舉動必然傷了孩子的心。

誰都沒想到,孩子於次日凌晨5點從自家窗臺跳下,當場死亡。據悉,孩子平時不愛說話,比較孤僻,在班上也沒有什麼朋友。

當然孩子具體跳樓是什麼原因,無法得知,但從以上描述不難看出,孩子的死,和其母親有著很大關係。

我們都相信天下所有父母都一樣,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心願,都希望孩子朝著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於是有的家長迫切的為孩子制定一些列目標,並要求孩子嚴格達到目標,達不到懲罰就來了。懲罰的方式也各種各樣,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動用武力。

於是,在父母的高要求,嚴標準下,很多孩子變成了學習的工具,為了學習而學習。然而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這類孩子要麼成績很好,要麼成績很不好。成績好的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成績不好的,則會出現厭學症狀,學習痛苦,久而久之變成逃課、打架、墮落的壞學生。

一張“成績單”引發的血案,不要因為一張成績單去否定孩子的好壞

這一類孩子的性格,幾乎都是比較孤僻,不愛說話,自私自利,冷漠。一旦遇上不良風氣,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每個人包括孩子,都有三種基本心理需要: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

歸屬感:讓孩子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

自主感:讓孩子感到行為可以自己決定。

勝任感:孩子覺得他能做好。

一張“成績單”引發的血案,不要因為一張成績單去否定孩子的好壞

1. 做父母的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知道孩子所要所想,知道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意識。

2. 暗示孩子的成功是通過他的努力取得而不是天賦:“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就不如“這個事情能做到非常不容易,你做到了,很不錯。”

3. 不拿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做比較,相信在很多90後的記憶中都存在一個萬惡的身影,那就是別人的孩子,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滿足,找到孩子關注的點,激發孩子自身的學習動力,讓孩子簡單學習,快樂學習。我覺得,雖然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咱們做家長的應該先了自己的孩子需要什麼,而不是一味的關注成績。單憑著一張成績單,就斷定了孩子的未來,讓孩子丟失了原本的純真。

所以,真的不要因為一張成績單而去傷害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