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晒“成績單”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展以來,泰安市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與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工程、新舊動能轉換、城鄉空間一體化佈局、省市“十三五”規劃等大事要事深度融合,讓這項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偉大工程逐漸成為以多要素構成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工程,優化供給、煥發生機,繪就出綠色發展新畫卷。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工率超95%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是一項系統工程、攻堅工程,任務重、難度大,需要全市上下協同配合、全力攻堅。為此,我市高規格建立了組織領導機構,成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市委書記擔任第一組長,市長擔任組長。在此基礎上,調整成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揮部,下設山、水、林草、田和東平湖五個分指揮部,以及追責問責、政法穩定、財政審計三個保障工作組,構建起了“1+5+3”的組織領導和協調保障體系。同時,為了高質量推進工程進度,又成立城區項目指揮部、農村項目指揮部,與總指揮部辦公室一道採取實體化運作,抽調專人集中辦公,細化分解任務,實行“掛圖作戰”“標旗推進”。各縣市區、功能區也都成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以來,泰安市委、市政府以解決本地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高效推進。尤其是在創新項目建設機制方面,我市以“1個總體規劃+N個專項規劃”為引領,精準把控項目從策劃、施工到驗收的各個環節,實行閉環管理,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同時,我市創新資金籌措機制,以政府“有形之手”握緊市場“無形之手”,撬動社會化資本,放大資金“乘數效應”,蓄足一池“財政+基金+PPP”的資金活水。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晒“成绩单”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為出發點,堅持固山、治汙、增綠、整地、擴溼並舉,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截至目前,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已開工項目64個、子項目312個,分別佔總計劃的95.5%和95.4%,其中已完工項目13個、子項目161個。尤其是地質環境和土地整治類項目進展明顯,已完成採煤塌陷地治理面積5251.04公頃,佔總計劃的57.8%;土地整治面積21179.3公頃,佔總計劃的81.8%;新增耕地面積3030.52公頃,佔總計劃的114%。從整體來看,工程實施帶來的階段性成效加速顯現。一方面大力提升了泰山區域對華北平原的生態屏障功能,切實保障了南水北調水質安全、國家重要交通幹線運行安全,促進了泰山文化永續發展。另一方面讓人民收入不斷增加、財源渠道日益擴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變現”金山銀山,故土就地轉型移民搬新家樂歡顏

水是生命之源。水作為物質循環與能量交換的載體,在生命的存續和變化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泰山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也以“水”為主線,以流域為單元,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規劃設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整治。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晒“成绩单”

近日,記者先後前往泰城多個水系生態治理工程現場,看到,明堂河、芝田河、梳洗河以及部分支流工程正在快馬加鞭的向前推進。在我市河道截汙治汙的樣板工程梳洗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農大南校區段現場,記者看到大型機械設備正在新建的行知橋上作業,截汙、清淤工程也在有序進行;在明堂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現場,部分生態駁岸土方工程和景觀橋橋體澆築緊張施工;在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中,10處節點進度快速推進階段,河道清淤、防滲牆和河床作業全面啟動。

透過城區水系生態修復工程的治理其實不難發現,雖然水系治理是整個工程中的重頭戲,但是單靠水依然無法“變現”金山銀山,只有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生命共同體,打通彼此“關節”與“經脈”,方能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因此,讓工程推進實施與泰安的經濟社會和空間佈局的發展有效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圍繞著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核心,記者來到東平,瞭解東平湖生態區的現狀。在東平湖岸的老湖鎮,放眼望去一棟棟小樓錯落有致地排列開來,這裡就是安置8349人水上移民的水泊社區移民新村。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晒“成绩单”

“曾經我們居住在丘陵薄地,交通不便還容易出現自然災害,現在搬進了新家,心裡踏實了,生活也方便多了。”住進移民新村的趙懷琛笑容始終掛在臉上。原來,東平湖漁民搬遷安置社區環境治理項目是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重點項目。為消除漁民對上岸搬遷安置存在的畏難情緒,東平縣打破傳統搬遷安置模式,採取多渠道集中安置為主的辦法,並將之前老村的代表性建築移到新社區,使搬遷戶由被動等待觀望轉變為主動參與支持。與此同時,東平縣在傳統經驗基礎上進行有益探索,在統籌考慮搬遷群眾衣、食、住、行、醫、學、養等要素基礎上,每個社區同步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超市等,並全面進行綠化、硬化、亮化。讓搬遷群眾跨越新農村,在故土實現就地轉型,一步邁入城鎮化。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晒“成绩单”

生態優勢明顯擴大,生態保護修復成果實現人人共享

隨著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深入實施,泰安市全境的生態優勢明顯擴大。工程通過固山,挺起了“山之脊”;通過治汙,實現了“水改質”;通過增綠,保護了“林之肺”;通過整地,增厚了“田之肌”;通過擴溼,調節了“湖之腎”;通過提質,擴大了“生態空間”。

通過工程深入推進,截至目前5251.04公頃的採煤塌陷地得到根本性治理,礦山生態修復達到533.94公頃,完成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3項、地質公園及地質遺蹟保護96.59平方千米,關閉山石礦山76家,2萬餘群眾解除了地質災害威脅,帶動了泰山旅遊業發展。

通過工程的實施,全市482條河流、688座水庫、1444座重點塘壩共設河(湖)長4534名,實現河湖水域管理全覆蓋。大汶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市建成區已無黑臭水體,城市重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昔日以髒亂差聞名的泮河,變成了一個4A景區標準的城市中央公園。

工程通過推進實施“場改貌”“景改觀”“林改相”及森林健康項目,推進“多彩山”試點、引水上山工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成“泰山古樹健康監測系統”,動態保護1.8萬株古樹名木,滿足了泰山防火、生產生活、旅遊服務等多重需求。

截至目前,項目共整治土地25878.42公頃、新增耕地3030.52公頃,目竣工後實現指標收益86.77億元。新泰羊流鎮西南區域等土地整治項目,以創建循環農業示範項目為載體,打造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典型樣板。同時,全市新增溼地120.93公頃,東平湖Ⅲ類水質達標穩定性顯著提高,充分保障了南水北調沿線城市和試點區4000餘萬群眾的飲用水安全。

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嚮往由“夢想”照進了“現實”,遺產保護、環境改善和綠色發展成果實現人人共享。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改變了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理模式,為今後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作為一項亙古未有、造福後人的戰略工程、生態工程、民生工程,將逐漸把泰山大生態帶打造成“山青、水綠、林鬱、田沃、湖美”的生命共同體,讓古老泰山煥發勃勃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