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睡、仰睡、舉高高,寶寶睡姿背後原因各不同,這個姿勢最要改

都是寶寶最像“小天使”的時候,就是睡著的時候,最有趣的是寶寶的睡姿真是各不相同,有的趴著睡,有的側著睡,有的雙手舉高高,話說回來,寶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謎之睡姿”呢?哪些睡姿對寶寶不好呢?今天就讓vivi媽來好好聊聊~

趴睡、仰睡、舉高高,寶寶睡姿背後原因各不同,這個姿勢最要改

睡姿一:雙手舉高高

寶寶睡覺雙手舉高高的樣子,像是“投降”,看起來很可愛,但媽媽們也擔心寶寶手臂會不舒服,還有蓋不到被子著涼。

實際上這個姿勢和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一樣的,會更具安全感,而當寶寶在仰睡時,因無法把雙手蜷在胸前,就自然垂到床上形成了向上舉高高的姿勢。而且這也和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有關,隨著慢慢長大,這個動作也會慢慢改變啦~

需要矯正寶寶的睡姿嗎?

其實並不需要干預,寶寶習慣這個姿勢,如果強行改正還會讓寶寶醒來。

如果擔心寶寶手臂沒蓋會著涼,可以關好門窗,穿好長袖,包好睡袋,檢查寶寶後頸的溫度是否正常,不粘不涼,穿蓋就剛好。

趴睡、仰睡、舉高高,寶寶睡姿背後原因各不同,這個姿勢最要改

睡姿二:趴著睡

很多寶寶喜歡趴著睡,撅著屁股,這個姿勢和寶寶在子宮裡蜷縮姿勢相似,也是具有安全感的姿勢。

對於小寶寶容易吐奶和腸絞痛的,這個睡姿能緩解這些不適,另外趴著睡寶寶的睡眠質量會更好,而且增加了身體的肌肉群力量。

寶寶趴著睡需要糾正嗎?

對於1歲下,尤其是小月齡寶寶,趴著睡容易呼吸不暢,而因為不會翻身和呼救,容易有窒息風險。所以在寶寶睡覺時大人要在一旁看護,防止寶寶的臉埋進被子枕頭裡。

已經會自主翻身的寶寶,就不用太糾結調整睡姿,因為不舒服時,他們會自己翻身。

睡姿三:仰睡

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嬰兒睡姿,就是仰睡了。

對於不會翻身的寶寶來說,仰睡是能夠有效降低嬰兒窒息風險,而且仰臥能讓肌肉放鬆,家長也能更方便觀察寶寶睡眠情況。

所以這是相對安全的睡姿。

趴睡、仰睡、舉高高,寶寶睡姿背後原因各不同,這個姿勢最要改

睡姿四:側睡

寶寶的睡覺不安穩,可能會讓側睡變成趴睡,當寶寶臉朝下或側睡時,極易被雜物堵住口鼻,造成窒息

雖然能夠預防吐奶、溢奶,但對於小寶寶來說,還容易出現偏頭、大小臉的情況

需要糾正寶寶側睡?

建議爸媽每隔3~4個小時給寶寶翻個身,左右交替睡,此外要多觀察寶寶睡覺情況,不要放置過度柔軟的物品,如枕頭,床墊,毛絨玩具在寶寶身邊。

趴睡、仰睡、舉高高,寶寶睡姿背後原因各不同,這個姿勢最要改

寶寶睡覺的注意事項

1、床鋪、被子不宜過軟過厚

寶寶的床鋪不宜太柔軟,選擇的被子不宜太厚或者太大,不要放置太多的雜物及柔軟的毛絨玩具。

柔軟或厚重的物品會覆蓋住寶寶的面部導致窒息,柔軟的沙發也是寶寶的危險地帶。

2、不要與父母同床睡

寶寶體型嬌小,一般與父母同床睡都是睡中間,睡眠環境都瀰漫著爸媽呼出的廢氣,如果爸媽一方有感冒等病症,就很容易傳染給寶寶。

如果爸媽睡覺不老實,動來動去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還有可能會誤傷到寶寶;

如果是在冬天,被褥厚重可能會壓到寶寶,甚至造成寶寶窒息死亡。

3、不能依賴“搖睡”

很多爸媽哄孩子的法寶就是抱著搖啊搖,期待寶寶這樣能夠快速入睡,但你可知,寶寶可能並非被你搖睡了,而是被搖暈了。

搖晃會使寶寶的腦部組織遭到撞擊,容易出現血管撕裂和腦神經受損,還可能會引起寶寶出現腦震盪、顱內出血等,1歲以下的寶寶尤其不能搖晃。

4、沒人看護時不要俯睡

俯睡可以讓寶寶更有安全感,睡得會比較安穩,但這種睡姿並不安全。

因俯臥更容易堵塞住口鼻,導致呼吸不暢,而寶寶的脖子很軟,軟到不能支撐腦袋的重量,一旦堵住口鼻無法自主挪動,就會引起窒息導致猝死。

如果寶寶睡覺不老實,可以買一個固定嬰兒睡姿的產品,以防止寶寶夜晚自己轉身變成俯睡的姿勢。

5、不要養成含奶嘴睡覺的習慣

有些爸媽為了安撫寶寶,避免吵鬧,會給寶寶安撫奶嘴,寶寶習慣了,就連睡覺也需要奶嘴。

♦ 寶寶入睡後嘴巴含著奶嘴,容易導致呼吸不暢,影響睡眠質量,甚至可能引發窒息;

♦ 這種壞習慣還可能影響寶寶牙床的正常發育,對寶寶不利

6、不宜過晚睡

很多父母是夜貓子,於是寶寶也跟隨爸媽一起過上了“夜生活”。

長期晚睡對寶寶大腦及心血管都有不利影響,睡眠不足容易讓寶寶感到疲倦,表現出易怒、暴躁的情緒,還會讓抵抗力變差。

你家寶寶是什麼睡姿?歡迎到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