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梅”系列报道之三:贯穿石梅小学百年发展的“书院文化”

“百年石梅”系列报道之三:贯穿石梅小学百年发展的“书院文化”

梅香绽处有古韵,百年老校展新姿。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常熟市石梅小学的文化积淀不可谓不深厚。但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不必然带来学校全新的发展,也不必然意味着能够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驰骋自如。如何传承好游文书院三百年来的文化精髓,让现代教育理念根植于百年书院的丰厚土壤,着力培养善学习、知礼仪、守规矩、能劳动、会创造的石梅学子。如何培养一支有信念、有情怀、有思想、有学养的书院先生(教师)群体,使百年老树发新芽、开新花,在传统与未来中,寻找学校发展的结合点、发展点、创新点,成为当下石梅人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

面对全新课题,石梅人选择了传承和发展书院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比如“礼”。“不学礼,无以立”,传统书院的“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与石梅小学“修身乐学”的校训也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定位现在的“礼”?如何实施“礼教”?成为石梅人重点思考和实践的内容。为此,他们选择了传统国学的传承,通过童化课程,“先生课程”等方式来有序推进。

“百年石梅”系列报道之三:贯穿石梅小学百年发展的“书院文化”
“百年石梅”系列报道之三:贯穿石梅小学百年发展的“书院文化”
“百年石梅”系列报道之三:贯穿石梅小学百年发展的“书院文化”

“十三五”以来,石梅小学以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游文课程”为总目标,致力于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设计、实施具有书院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目前,“游文课程”实施方案初步完成,该课程以立德、志道、达能、游艺为总目标,以立身厚德、弘志明道、致知笃行、体验鉴赏发现为二级目标,融合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目前已经全面实施,同时持续修改完善。

教育的浪潮总是起起伏伏,石梅小学也在这样的波翻浪涌中不断前进。该校新落成的明德楼、致知楼、致远楼、至善楼、体育馆等全部投入使用。馆舍粉墙黛瓦,典雅古朴,与老校舍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新松苑、石梅苑、修篁苑玲珑雅致,一株株青松挺拔,一树树梅花嫣然,一管管细竹柔美。庭院里坚硬粗砺的石头镌刻着不屈的信念,凝固成千万年的坚守。翰墨春秋廊、妙笔丹青廊、古韵今声廊、杏坛精英廊等布置有石梅百年历史文化名人介绍、书院历史老照片等,流露出学校独特的文化与情怀。

“百年石梅”系列报道之三:贯穿石梅小学百年发展的“书院文化”
“百年石梅”系列报道之三:贯穿石梅小学百年发展的“书院文化”

如今的石梅校园变得更美了,颇具江南古典园林风格。校舍依山构筑,错落有致;长廊盘旋幽深,静谧清雅;泉水清冽,游鱼成群;假山造型奇特,与一墙之隔的读书台相映成趣。在每日晨光微熹时,学校玲珑石畔的清泉便倒映着书台儒雅的身影,侧耳聆听——绿树掩映中,正有琅琅书声、盈盈笑语……浓郁的书卷气息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园内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古迹遍布,形成了现代前院和传统后院相得益彰的苏式园林式的校园格局。

学校课程也更加完善了,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比以前更加丰富生动。教学设备也更加先进了,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关注“教”更好地走向了关注“学”。不变的是对“人”的关注,眼里看到人,看到每一个儿童。关注作为儿童成长的需求,从具体知识到过程方法,更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尽可能适切的帮助,使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基础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做人的基础,二是知识的基础。多年来,石梅小学一直秉承着“润泽生命、开启智慧、以人育人、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石梅孩子的童年生活渲染上健康快乐的色彩,以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性为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具有书院气质的“石梅小院士”,从而打下人生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

“百年石梅”系列报道之三:贯穿石梅小学百年发展的“书院文化”
“百年石梅”系列报道之三:贯穿石梅小学百年发展的“书院文化”

游文书院既是常熟市书院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更是石梅小学百年文化的“根”,根深才能叶茂。石梅小学校长顾丽芳说,面对未来,石梅小学将进一步从学校历史中寻找文化发展的轨迹,挖掘自己学校的精神内核,准确、深刻地提炼出学校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学校文化积淀的过程中,通过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质,让其闪耀出理性的、时代的光芒,进一步提升百年石梅知名度,放亮石梅“书院文化”名片,坚定石梅“书院文化”自信。 (王根元 张晋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