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是一種高深的修為

中國有句古話:"人在屋簷下,豈能不低頭?"這句話如果我們從其有益的一面理解,正好說明了“忍”在客觀現實於我們不利時的積極作用。

這時的“忍”不是怯懦,而是胸襟大度的表現;這時的妥協也不是失敗,而是成功的積蓄。從這個角度來講,頑強執著是一種人生智慧而忍讓妥協是另外一種智慧。

忍,是一種高深的修為

在清朝康熙年間,宰相張英是一個有高深修為的人。

一天,張英接到遠在安徽桐城的一封家書,信上寫著:鄰居修繕老屋,佔用了張英家的地皮。為此,張母修書要張英出面干預。

張英看罷來信,立即提筆寫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母見詩明理,立即將好端端的院牆拆除並退後三尺。鄰居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拆除並退後三尺。

這樣,在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從此便有了千古流傳的“六尺巷”。

事情就是這樣: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忍,是一種高深的修為

“忍”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高尚的姿態,又是一種處理不幸的很好方式。當受到別人的頂撞、親人的錯怪、同事的誤解、訛傳導致的輕信、流言製造的是非……此時生氣無助霧散雲消,惱怒不會春風化雨,而一時的忍讓不僅可以化衝突為祥和化干戈為玉帛,也可以讓自己的人格和品性散發高貴的魅力,從而受到公眾的讚美和擁戴。

忍,是一種高深的修為

脆弱的人在事業上一旦失敗,便會一敗塗地、一蹶不振,但那些堅忍的人不會一敗塗地,一蹶不振。相反,他們還會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站起來前進,直至得到最後的勝利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