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特价版来袭,阿里与拼多多的正面较量才刚刚开始

全球疫情蔓延,国际供应链受到严重波及,大量海外订单延迟甚至取消,给外贸工厂带来空前挑战。目前外贸转型做内销,成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外贸工厂的突围之路。

为此阿里也是抓住了机会再次提起了c2m的概念,随即就开始发布了阿里巴巴“春雷计划”。先来简但的看一下‘’春雷计划‘’的内容。


淘宝特价版来袭,阿里与拼多多的正面较量才刚刚开始

作为产业带工厂最重要的内销平台,淘宝特价版在4月14日公布支持外贸工厂转内销的十项措施:欢迎外贸工厂“0门槛”入驻,并给予10亿量级的流量支持,给外贸工厂打开更大内销空间!

很多人觉得这是阿里在给外贸工厂做得一个大蛋糕,其实这是阿里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开始的布局,网上也都流传着这是阿里针对拼多多而推出的产品,为什么呢?

其实这还要从最近大火的c2m开始说起。

首先什么是c2m?

C2M是英文Customer-to- 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客对厂"。"客对厂"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社区SNS平台以及B2C平台模式上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这个模式最早于2015年被出,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新词。

简单来说它一头连着制造商,一头连着消费者,砍掉掉库存、物流、总销、分销等一切可以砍掉的中间环节,砍掉了包括库存在内的所有不必要的成本,让用户以超低价格购买到超高品质的产品。

但是也有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因为定制化难以扩大规模,零库存发货慢,用户体验差,电商平台目前在推的其实是改良版的M2C模式,也就是工厂先根据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做成特价商品,再卖给消费者。

理论上说C2M模式对于客户来说是一个好的存在,降低了成本就意味着可以降低价格,但是这中间考验的是连接双方的平台,阿里巴巴和拼多多都有大流量,做好运营,收集用户需求,协调企业管理生产流通各环节都是挑战。拼多多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重提C2M的阿里巴巴能不能借此扳回一局呢?

在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期待性价比商品,外贸企业寻求内销渠道,在这方面,阿里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这个概念本身没什么意义,核心还是东西能不能卖得又便宜又好。所以说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


淘宝特价版来袭,阿里与拼多多的正面较量才刚刚开始


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战争”。

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基于C2M的理念推出“淘工厂”;曾任职百度的毕胜,在2014年创办全球首个C2M电子商务平台必要;2016年,网易严选推出ODM模式电商,连接大牌制造商,主打精选模式。

但这些均在以小而美的方式生存着,直到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打响,巨头阿里开始着急了。

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始于2018年底,拼多多为工厂提供数据、产品开发以及定价建议,并建立直达消费者的供需模型,加上微信流量红利和下沉+社交打法,拼多多迅速打开了局面。

而天天特价原本是淘宝网在2010年推出的一款特卖产品,主打9.9元低价包邮。随着拼多多迅速崛起,2018年11月,天天特价宣布升级为天天特卖,同时重提C2M,表示要对中小工厂进行数字化改造。2019年,阿里聚划算推出“厂销通”系统,淘宝事业群成立了C2M事业部。

与此同时,电商巨头们都注意到了这块蛋糕。京东趁在C2M领域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开发能力,推出“京喜”,未来3年将累计发布1亿种新品及C2M产品;苏宁则发布C2M生态,重点打造C2M平台。

2019年底,拼多多将“新品牌计划”升级为“新品牌联盟”,声称要将单个工厂店的扶持升级成产业带式的覆盖式布局;2020年3月26日,在阿里巴巴C2M战略发布会上,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C2M事业部总经理汪海宣布淘宝特价版正式上线。

至此,拼多多和阿里在C2M上的竞争进入胶着状态。


淘宝特价版来袭,阿里与拼多多的正面较量才刚刚开始


淘宝特价版能否打败拼多多?

淘宝特价版App打出的口号是“优选好工厂,天天批发价”。登陆App,页面类似淘宝,也以美妆、家电、母婴等类目分类,大部分商品在几元到几十元,风格类似淘宝但是价钱更便宜。

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整个外贸出口短期内很难恢复,中国外贸企业的压力可能会持续两到三年。这个跟2003年的淘宝、2008年的天猫发展起来的时机一样,又是一轮新的出口转内需,外贸工厂寻求内需销售渠道的时候。淘宝显然有他的品牌优势、受众优势和地域优势。

C2M作为阿里巴巴早期发力但并未见成效的模式,如今市场已经风云变幻,强者如林,再度拾起必定也是有着充分的准备。

阿里巴巴一直以来都是平台,提供服务的是品牌商、零售商,淘宝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是极弱的,这需要他们在组织结构、技术、营销模式、管理模式、激励模式等方面做出调整。如果不调整,重提C2M还是做不好。

想了解更多电商资讯可以私信我,看更多nei、m u信息。


淘宝特价版来袭,阿里与拼多多的正面较量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