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第一村”開起蔬菜直營店

股改“第一村”開起蔬菜直營店


  圖為市民在直營店選購新鮮蔬菜。


  “家門口就能買到新鮮又便宜的蔬菜,方便!”最近一段時間,宣州區澄江街道花園村的居民,為村裡多種渠道經營壯大村集體經濟,開辦“家門口”的蔬菜直營店而叫好。

  花園村作為安徽股改“第一村”,今年以來繼續轉變發展方式,靈活利用村裡的社區服務用房,依靠本身已經經營的農產品配送物流體系,開辦蔬菜直營店。5月1日,該直營店正式營業,直接將田地裡鮮嫩欲滴的蔬菜運送到市民餐桌上,既減少了蔬菜流通環節、降低了蔬菜價格,又保證了蔬菜品質,方便群眾購買。

  蔬菜價格低打造便民綜合體

  7月15日早上9點,市區亞龍灣小區的曹玉愛帶著購物袋,悠閒地走向小區門口的“花園配送——社區蔬菜直營店”。在她看來,菜市場開到了家門口,再也不用著急起早擠公交出門去買菜。

  花園社區蔬菜直營店位於市區亞龍灣小區入口處,翠綠色的門面十分清新、顯眼。走進直營店,環境明亮、寬敞,記者看到各種色澤鮮豔飽滿的蔬菜,被整齊有序地擺放在貨架上,西紅柿、毛豆、韭菜、芹菜、肉類、水產類應有盡有。

  “真實惠!”市民劉琦法是附近江潤麗景苑小區的居民,自從蔬菜直營店開業後,她每天都要來店裡逛逛。作為家庭後勤工作的“一把手”,算賬她最為精通。她說,蔬菜直營店的菜價比超市和農貿市場的菜還要便宜!拿毛豆殼來說,這裡賣毛豆殼2.99元/斤,而超市賣3.58元/斤,中心菜市場賣4元/斤。螺絲椒和泡椒這裡分別賣5.8元/斤和2.28元/斤,但是菜市場或者超市還要再貴1元到2元/斤。

  隨後,記者將該直營店售賣的價格和農貿市場的價格進行了對比。發現辣椒、長白菜、紫甘藍、西蘭花、雞心包菜、芹菜、西紅柿等大部分菜品均比農貿市場價格便宜20%--30%,豆芽菜、雞毛菜、韭黃等少部分菜品與市場價格持平。

  不僅如此,記者採訪時還發現,這個佔地200平方米的直營店同時也售賣糧油、零食、飲料,就像一個縮小版的超市。花園村工作人員劉剛向記者介紹,這幾年花園村附近居民有個共同的心願,希望小區附近有個像樣的菜市場,為了回應群眾訴求,今年花園村將社區服務用房改建成了菜市場,提供蔬菜、調味料、糧油等農副產品,打造“便民綜合體”,全方位服務亞龍灣附近5個居民小區,解決小區居民買菜難題。

  沒有中間環節解決農戶買賣難題

  蔬菜直營店的價格,為啥能比其他市場便宜這麼多?

  花園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開富向記者講起來了“收支賬”。原來,平時市民在農貿市場或者其他菜市場買的蔬菜,都經過了批發商、零售商的“倒手”。每個環節加上他們的成本,到老百姓手中的蔬菜無形中就被加上了價。但花園村直營店的蔬菜,每天直接從宣州區5家大型蔬菜種植基地和朱橋鄉、五星鄉等300多位菜農手中拿貨,沒有任何中間環節。同時,去年以來,花園村為壯大集體經濟經營了農產品配送體系,所以蔬菜直營店的物流運不必再請第三方配送企業,物流最低價,更加確保了蔬菜“裸價”。

  每天凌晨2點多,市區五星鄉的農戶劉明便忙碌了起來。“凌晨2點到早上4點,採摘蔬菜精心挑揀後,我就忙著打包等物流。”劉明告訴記者,為了確保花園村直營店菜品的新鮮程度,花園村要求農戶們每日清晨進行採摘。從田間到市民的餐桌,前後不過幾個小時。

  每天和他一樣忙碌的農戶,共有300多戶。農戶桂斌坦言,以前一天到晚挑著菜到處賣還經常滯銷,但現在由花園村統一收購,既解決了蔬菜銷售難題,又提高了大家的種植積極性。

  “股民”建言獻策直營模式漸完善

  坐上花園村“直通車”的蔬菜們,如今每天的銷售量十分可觀。

  “假日期間每天銷售2萬多元,平時每天銷售6000多元。每天保證蔬菜品種80餘個。”李開富翻看直營店銷售記錄後介紹。

  “希望蔬菜直營店發展紅紅火火!”“希望把直營店的模式開到其他缺少菜市場的小區聚集區。”“開展網上訂菜模式,搭上‘互聯網+’快車,送貨上門。”自從蔬菜直營店開業以來,花園村的村民們積極建言獻策。

  眾所周知,2013年花園村在全省率先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率先實行村集體資產自主經營、率先實現村集體經濟分紅,被譽為“安徽股改第一村”。通過“三變改革”,村民變“股民”。

  村民賀貝說,去年年底花園村在拿出118萬元進行首次分紅的基礎上,再次拿出25.19萬元,為全村村民統一購買了2019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日子越過越好。今年花園村又試水蔬菜直營,可以說經營面越來越廣,方式越來越靈活,項目更加貼近群眾需求。目前村裡也形成了人人為為村集體經濟建言獻策的好氛圍。

  李開富向記者介紹,目前花園村已經開闢了直營店的客戶群,接受微信預定,滿足個性需求。同時正在準備將直營店推廣到市區其他菜市場建設不完善的小區,解決群眾“買菜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