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远离抑郁|成年人的生活本已不易,为何还要勾引抑郁靠近

说到抑郁,人们无不恐慌,即使只是听到、看到,人们便能从其中感受到无法抗拒的压抑。对于正在受到抑郁困扰的人群来说,快乐就像永远无法被满足的黑洞。一个曾经受到抑郁症困扰的患者自言道:“

空洞、恐慌、自卑、消沉,没有经历过抑郁,永远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能够创造这些词语”。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我们生活、情感、工作遇到坎坷而让情绪态度变得低沉和消极时,也能够称之为抑郁吗?

用心理学远离抑郁|成年人的生活本已不易,为何还要勾引抑郁靠近

正确看待抑郁,别给自己无知的恐慌

大多数人对于抑郁情绪抑郁症傻傻分不清,缺乏理性的对照比较导致了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慌。经常有朋友忧心忡忡地问道:“我感觉自己得了抑郁症,应该怎么办”?当然,重视心理健康十分必要,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抑郁只是短期情绪的起伏,具有现实因素的影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心理状态,稍加调整便能走出其中,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

抑郁症完全不同,它从临床意义上被认定是一种精神类疾病,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的特征,其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例如: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躯体化影响(睡眠障碍、厌食、疼痛或其他身体障碍等)、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自我批判、认知功能的损害甚至是幻听、幻视等精神症状。而对于很多抑郁症患者而言,他们既不清楚也无法意识到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因为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充满了压抑和挑战,所以,抑郁症有时候并不具备现实处境的条件。

谨记,不要心情不好就和抑郁症进行比较,即使担忧,也需要去正规的专科医院或者专科门诊进行专业的咨询、评测和诊断。

用心理学远离抑郁|成年人的生活本已不易,为何还要勾引抑郁靠近

你最羡慕的傻开心,其实是智慧的表现

站在生活的远处看,我们羡慕那些生活光彩、人生丰富的人们;从近处看,我们更羡慕那些傻开心的乐观派。但是,乐观派不代表没有烦恼,傻开心也并不是缺乏人生挑战,也许他们也并不能够说清楚自己为何是这样。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他们细微的心理过程总结出来这样的几类人群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够平衡欲望的人

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尤素福.西巴伊

无欲无求本就是天方夜谭,人类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欲望的驱使和推动作用,但这并代表欲望没有标准和界限。物质充裕之人可以满足其消费的欲望、有学识之人可以满足其求知的欲望、演员可以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欲望等等,一个人的欲望需要通过付出相应的条件或代价才能够实现平衡。

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却妄想超越自身条件的欲望,打破的平衡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自我意识,从而让欲望操纵情绪。最难的是,外界的花花世界我们难以脱离却无法掌控自我,所以,平衡欲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多需要的是对于自我的思考。

能够放下必须的人

有一类人的思维很奇怪,“我必须得办到这个、那个,别人必须得这样、那样”,必须这个决定化的词语常用在我们定任务、下决心的时候,常常是管理者用于给予下属心理压力时的策略。

但是,换个身份和环境,必须二字却成为了人们对自己、对他人的不合理思维,绝对化的思维常常会幻化为潜意识心理当中的无形标准,让我们对生活和工作产生过高的自我预期,这必然会给情绪带来不小的压力。

所以,时常觉察自己、告诫自己,必须二字逐渐摒除之后,情绪从心理底层便会得到不一样的放松。

能够原谅自己的人

最无情的残忍并不是记恨他人,而是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一直在记恨自己。我们为曾经伤害过的人、错误的选择、失去的东西等等原因而记恨着自己,久久无法原谅便会形成潜意识当中持久的压抑,这也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毫无理由的心情不好,并不是你的心理“病了”,而是潜意识并没有忘记你痛恨着自己。

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那个记恨自己的原因和事件,但是,原谅自己有时候并不需要一个合理的逻辑和原因,只需要我们告诉自己:“只要我将来会好,那么一切都很值得”。

对于这三类人来说,抑郁情绪将不会是他们生活中的心理常态,负面情绪永远都不可能完全离去,但是,我们却可以将它们的频率和强度尽量较低。那么,除了更好地完善我们的人格体系,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心理认知为我们建立心理健康的防线。

用心理学远离抑郁|成年人的生活本已不易,为何还要勾引抑郁靠近

心理防线不是自我设限,是我们理应学会的人生技能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这些和心理有关系的非健康状态已经逐渐跨越癌症等成为全球第二大病症群体,甚至在很多我们所能够见到的疾病,如:胃病、癌症、头疼、高血压、心脏病等等都有着心理因素的参与。所以,关于心理健康的防线,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1、适当独处

有人说独处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能力,但是我认为,独处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具备的能力。独处就像是来一次人际关系的“断离舍”,让自己暂时脱离到社会人际关系之外,给予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独立思考的环境以及认真感受自我的机会。同时,在这个机会下,培养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理宣泄

没有人能够逃脱负面情绪的影响,长久的压抑必然会造成爆发而影响心理或生理健康,所以,寻找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对于一个渴望拥有幸福人生的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意识,更是一种技能。

爱因斯坦在充满压力的时候喜欢专注地拉小提琴长达几个小时之久,有的人则喜欢运动、看电影、倾诉、聚会,有的人则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甚至是损害他人的健康。对于合理宣泄的标准而言,我们希望是有乐趣的、专注的、健康的、有意义的,因为宣泄的目的在于排解、舒缓和谅解,如果节外生枝,那只会让情绪越变越压抑。

3、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增强自我意识十分重要的组成之一,它对我们自身最大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够通过觉察感受、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人格、所发生的情绪、思维状态,通过这些觉察到的线索,我们将会寻找到更有理性的逻辑来解决很多问题。

大多数人擅长分析和评价别人,却很少觉察自己,这使得无知的自我意识肆意的生长,可能会让自己变得无能而无趣。

4、内外一致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看待,一种是待己,一种是待人。

待己是较为容易做到,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困扰,是我们始终需要追求的一个目标,例如: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执行计划,很多人因为自己行动力跟不上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批判,自我认知水平的降低会带来情绪上的影响。

而待人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人际关系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等,例如:我们想拒绝领导分配的不合理任务、拒绝同事偶尔但自己并不想应对的请求等等,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能为力,我们依然可以寻找到一些事件进行尝试,很多人不会拒绝朋友的请求,导致压抑自己也要承担不该承担的压力,有的人习惯性的替别人承担自己不该承担的情绪等等,在这些事件面前,我们可以适当地拒绝以此来达成自身的心理平衡。

用心理学远离抑郁|成年人的生活本已不易,为何还要勾引抑郁靠近

关于更全面和深刻地认识抑郁情绪、抑郁症,建立合理认知、心理防线的话题上,我们永远都有认识不完和不断地进步的可能,但是,我相信学习和将合理的知识内化,会更好地帮助我们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促进我们获得更幸福、更有意义的生活。


心理博学社,由心理咨询师团体组成,我们基于生活的温度,乐于分享知识、分享经验,我们相信,心理学知识的传播并不会竹篮打水,它更像是营养一般悄然融入到我们的心理生活的点点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