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倡法北碑

康有為(1858一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又字更生,號長素,清代廣東南海(今廣東佛山市南海區)人,世稱“康南海”。光緒進士,曾七次上書,要求維新變法,《中自馬關條約》簽訂後,聯合上千舉子,公車上書,是“戊戌變法”主要發起人之一。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回國後隱姓埋名,雲遊不定,有朱印"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二週大地遊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一方。

康有為倡法北碑

七言詩軸 清 康有為

康有為以書法理論著《廣藝舟雙楫》,在書壇影響很大。他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歐陽詢、趙子昂.又師蘇東坡、米襄陽,宗晉唐名家,後倡法北碑,書學包世臣、張裕釗,得力於《石門銘》,評者謂有“縱橫奇宕之氣”。其書不泥千古法,點畫結字,不求工整,運筆法相當特殊,運指而不動腕,只講提按,略於轉折,筆鋒頓挫富於變化,處處皆有新意。他的書法與五代時期的陳摶書法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七言詩軸》,用筆枯渴,筆力挺健,多飛白,更增添老勁雄壯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