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距要適中,根部泥土要壓實,這樣薯秧的成活率更高,同時我們農服中心將對基地移栽、管護進行全程技術跟蹤,今年收成肯定能達到好的效果,請你們放心。”在思南縣塘頭壩區,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基地負責人仔細叮囑。
隨著氣溫日漸升高,思南縣塘頭壩區今年新培育的“雙高”紅薯秧苗已全面進入栽植期,為更好提升紅薯栽植成活率,塘頭鎮農業服務中心組成壩區生產服務小組,每天進入壩區田間地頭,為農業企業提供專業技術跟蹤指導。
機械作業在春耕中發揮大作用。今年,思南塘頭壩區加大支持生產方式創新,積極推廣機械化農機生產,提升春耕生產效率。“我們基地現在主要是用機械作業,犁田、旋耕、起壟,一臺機器相當於50人作業,一天可以作業30畝,機械作業效率非常高。”塘頭壩區紅薯基地負責人王紹文介紹說。目前,思南農業壩區規模種植區80%均採用機械化作業。
網絡圖片
據瞭解,“雙高”紅薯具有高產量、高澱粉優勢,畝產可達1萬斤以上,是最優良的紅薯品種之一。今年以來,思南縣塘頭鎮積極推動春耕春種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引入民營龍頭農業企業投資發展“雙高”紅薯產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壩區發展1000畝,輻射帶動百餘名村民就近務工就業。
在三道水鄉柏楊村紅薯基地,數十位村民忙碌著,起壟、插苗、覆土,忙得不可開交。村支書盧正娥介紹,受疫情影響,柏楊村今年春耕春種比往年延遲,現在柏楊村正在搶抓時節,把春耕搞上去,把遭受的缺失補回來。據瞭解,柏楊村幾年前傳統農作物種植雜散亂,無特色支柱產業,產業基礎薄弱,在鄉黨委政府指導下,柏楊村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依託當地紅薯加工廠,大力推廣高澱粉優質紅薯,帶動村民增收。
“我們村以集體經濟+貧困戶的模式發展紅薯,今年種植180畝,產量在5000多斤,最保守銷售產值以有45萬元以上,比種玉米要划算”,經盧正娥仔細一算帳,村民們栽種的熱情越來越高漲。“土地可以租給合作社,我們也可以在基地務工,離家近,在家裡可以帶孫子也比較方便,種紅薯比種玉米強。”,村民馬中志樂可呵的說。
同樣在三道水鄉,林山村村民侯再軍則嚐到了種植小紅薯的甜頭。去年侯再軍種植了200畝紅薯,掙了十多萬元。“今年我擴大了種植規模,在去年基礎上多種300畝,總面積可達到500多畝,如果是種玉米,畝產只能達到千把多塊錢,沒得多大意思”。明年,侯再軍還要擴大種植規模,種植更多更好的紅薯。
三道水鄉土地零碎、耕作條件較差,但適宜紅薯種植。按照“面積調減,效益不減”的思路,今年三道水鄉繼續調減傳統低效農作物種植面積,採取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農戶種植、訂單回收的合作方式,把品質好、產量高的紅薯優良品種推向全鄉適宜區域種植。目前三道水已有效調減低效農作物1200畝,種植紅薯6000畝,涉及全鄉18個村社區1300多戶農戶。
小紅薯種植投入小、收成好,今年思南種植高澱粉紅薯2.3萬畝,小紅薯已成為思南扶貧大產業。下一步,思南縣還將大力實施紅薯優良品種引進、種苗培育等工作,支持紅薯收儲、加工企業與生產基地金融支持,加大品牌創建行動,讓小紅薯品牌走出思南、走向全國。
閱讀更多 銅仁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