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獨立思考 別再讓“申遺”假新聞煽動你的情緒

最近,一則“新聞”登上了熱搜:中國象棋已經被印度申遺6次。印度為了“申遺”,拋出了“鐵證”:其一是波斯象棋起源於印度,中國絲綢之路將其帶回,然後發展成了中國象棋。其二是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而象棋原始名稱叫做“象戲”,沒有大象,中國象棋就是無根之萍,站不住腳,所以它就是“舶來品”。

且不說現在關於象棋起源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更重要的是,“象戲”的“象”根本不是指大象,而是“象徵”的意思。就算印度真的要“申遺”中國象棋,也不至於給出這麼兩個錯漏百出的“鐵證”吧?這次的謠言有許多主流媒體轉發蹭熱度,去求證的卻寥寥無幾。

事實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巴莫曲布嫫指出,各締約國申報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名稱及其所有申報材料都能在教科文組織官網查閱,其中並沒有印度提出申報中國象棋的任何記錄。隨後,各大媒體又悄悄刪掉了之前的轉發,改發闢謠新聞。

這類新聞能迅速佔領熱搜,主要因為此類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為什麼“韓國“申遺”端午節”“韓國“申遺”螺螄粉”“韓國“申遺”漢字”等等假新聞卻能獲得極高的關注度呢?

一是某些媒體為了流量不擇手段,混淆概念,編造所謂的新聞噱頭。韓國“申遺”的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節。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在端午時間段特有的一種巫俗祭祀活動,並不是特指一個節日。而我們的端午節則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從節日意義來說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中國的端午節並沒有被搶走,早在2009年,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可惜真相無人知曉,假新聞卻深入人心。惡意造謠的無良媒體固然有錯,不經證實就隨意轉發的主流媒體也應該吸取經驗教訓。

二是網友們重視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因此也對非遺十分關注。

雖然被闢謠,但仍有網友提出疑問,就算印度“申遺”象棋是假的,那為什麼我們自己不“申遺”呢?

其實,中國已經是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截至2019年9月,我國已有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不過,我國在2009年有多達25個項目一次性列入了名錄中,為什麼這幾年的步子卻變緩了呢?

由於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申報機制是於2008年建立健全的,2009年,我國經過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後一口氣“申遺”成功了25個項目。但近年來,各國申報都比較積極,聯合國原則上也優先照顧沒有項目和項目少的國家。中國作為入選非遺項目較多的國家,已經不具備優先權,這也讓我們在每一次“申遺”項目的選擇上更加審慎。而且,單純的攀比數量是沒有意義的,如何在“申遺”成功後進行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才是“申遺”的初衷。

這次事件反映出人們在接收信息時不願意深入思考,在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跟風轉發是最不可取的。學會篩選和甄別信息,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做到理智發言,不再被“申遺”假新聞屢次欺騙。(昆明信息港評論員 周永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