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有約」王學軍教授:中藥香囊隨身帶,驅疫避瘟派用場

「名醫有約」王學軍教授:中藥香囊隨身帶,驅疫避瘟派用場

年長者的精神家園

掌上夥伴,伴您夕陽

「名医有约」王学军教授:中药香囊随身带,驱疫避瘟派用场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隨著復工復產逐漸恢復,各地人員的流動量明顯增多,人們近距離接觸的概率也顯著增高。尤其是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不斷增加和無症狀感染者的陸續出現,再次使國內疫情防控面臨新的挑戰。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皮膚學科帶頭人、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及省中醫藥科學院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王學軍教授指出,目前在新冠肺炎疫苗和特效藥物還沒有研發出來的情況下,加強自身的預防能力至關重要。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措施外,隨身佩戴中藥香囊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防疫選擇。

「名医有约」王学军教授:中药香囊随身带,驱疫避瘟派用场

化濁避疫有香囊

王學軍教授解釋說,香囊,又名香袋、花囊、荷包,其製作方法比較簡單。中藥香囊屬於中藥外治範疇,為外治法的“佩法”;源於傳統醫學的“衣冠療法”,就是將多種具有芳香、化濁、避疫功效的草藥,共同研成細粉末,用絳囊盛放,通過口鼻吸入,皮膚、經絡吸收而發揮避穢濁、防禦疾病的藥效。

我國先秦以來的歷代醫家、醫著對於香囊的應用,多首推芳香化濁、闢穢避疫,即預防瘟疫(傳染性疾病)。王學軍教授說,據《中國疫病史鑑》記載,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裡,我國累計流行過321次疫病,由於中醫藥的有效防治手段,在有限的地域和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清宮御醫也常用此芳香通氣、驅疫避瘟之法,用來對抗“外受感冒、瘟疫發痧、瘟瘧鬼瘧”等病症。

小巧玲瓏易攜帶

中藥香囊的主要成分多為“芳香化濁、行氣通竅、祛溼解毒”的中草藥。王學軍教授認為,從現代醫學看,佩戴中藥香囊防治流行性傳染病是有科學依據的。香囊袋裡散發出的中草藥濃郁的揮發油氣息,可在人體周圍形成高濃度小環境,有一定的空氣消毒效果;而中藥複合成分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芳香氣味能夠興奮神經系統,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體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多,不斷強化機體免疫,促進抗體生成,進而振奮機體正氣,增強身體的抗病力。

另外,中藥香囊揮發成分經鼻吸入,對呼吸道內寄留的某些病毒、細菌也有直接抑制效果,得以減少和減輕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對容易患感冒的人群尤其適宜。

「名医有约」王学军教授:中药香囊随身带,驱疫避瘟派用场

使用香囊非常方便,可隨身佩帶,掛在衣服上,又適合放置在居室內、枕頭邊、車子裡,也可以放在書包和手提包中,10-15天左右更換一次即可。但要注意防水、防潮,保持香袋乾燥。同時嚴禁內服,特別提醒孕婦要慎用。

現代防疫派用場

王學軍指出, 2009年9月,原衛生部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在聯合印發的《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預防方案(2009版修訂版第一版)》就指出:可用芳香化濁類中藥,製成香囊,如蒼朮、艾葉、藿香、當歸、白芷、山萘、草果等;《北京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醫藥手冊》(2009)也建議:個人可佩戴中藥製作的防疫香囊,可選取大茴香、白芷、山奈、艾葉、肉桂、丁香等,研成粉末裝袋。

「名医有约」王学军教授:中药香囊随身带,驱疫避瘟派用场

今年1月下旬,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該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推薦預防措施中包括中藥香囊,基本方為:藿香15-30克、佩蘭15-30克、冰片6-9克、白芷15-30克。以上藥物製成粗散,裝在緻密小囊裡,隨身佩戴。

王學軍教授建議,中醫藥從業者要加強對“中藥香囊”科普知識的宣傳,政府制定相關的製作標準和工藝流程,把“中藥香囊”列入國家和各省《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早日推動“中藥香囊”商品化並進入市場,讓“中藥香囊”走向世界(衣曉峰)

王學軍教授簡介

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著名中醫皮膚病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二級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皮膚學科帶頭人,黑龍江省德藝雙馨名醫。

從事中醫藥臨床和科研工作30餘,先後承擔10餘項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均為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9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獲得發明專利2項。

「名医有约」王学军教授:中药香囊随身带,驱疫避瘟派用场

《老年日報》電子版 搶“鮮”看

「名医有约」王学军教授:中药香囊随身带,驱疫避瘟派用场
「名医有约」王学军教授:中药香囊随身带,驱疫避瘟派用场「名医有约」王学军教授:中药香囊随身带,驱疫避瘟派用场

抖音號

快手號

「名医有约」王学军教授:中药香囊随身带,驱疫避瘟派用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