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想型大臣到模範督臣,看一代賢臣王世俊如何在皇權之間生存的

導言:世人都言"康乾盛世",夾在其中的雍正一朝很容易被人忽略,世宗在位雖說只有短短十三年,卻整治了康熙晚年的疲軟政治,亦對乾隆朝的繁榮有鞏固和開拓的重要作用。在世宗"政尚嚴峻"的策略下,由此塑造了一大批"能吏"和"幹吏",而被世宗當為"模範督撫"的王士俊,他的為官之路和所作所為代表了封建官吏在封建皇權統治下為官之道產生的明顯轉變,也通過他的事例,我們由此可以窺探到雍正朝封建皇權政治的巨大影響,以及皇權對官僚階層的塑造功能。

從理想型大臣到模範督臣,看一代賢臣王世俊如何在皇權之間生存的

儒家範式:初入仕途的"理想型"官員

王士俊,字灼三,出身於貴州平越府的官宦世家,少有才名,康熙五十六年考中舉人,六十年考中進士,雍正即位後,王士俊被外放至河南,任許州知州,從此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雖然幾經變動,但是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而王士俊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走上科舉之路後,對於儒家典籍學說更是要求深知其意。

儒家倫理傳承千年的"民本"思想更是每個為政為官者必須踐行的法則,因此初次為官的王士俊就選擇了儒家教義來治理政事。

從許州到杞縣再到豫省首邑祥符縣,一個比一個難治理,民生凋敝,黃河堤潰,王士俊始終遵循儒家教義,一直堅持著做官為民的理政方式,這使得他所治理的州縣民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百姓深受其惠,也因此受到了上司的賞識,這更讓王士俊堅定了成為儒家"理想型"官員的政治追求。

皇權影響:王士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抉擇與轉變

王士俊的恩師李紱因為彈劾深受世宗信任的田文鏡而被革職,這件事發生後,王士俊"為生民請命"的為官理想開始動搖,逐漸地向現實那方發生轉變。

從理想型大臣到模範督臣,看一代賢臣王世俊如何在皇權之間生存的

王士俊開始效仿田文鏡的為官方式,也因此得到了世宗的庇護和信任,嚐到甜頭之後,他深知,只有完全忠心服從於皇權,才能保證仕途順暢甚至得到皇帝賞識。

表明了自己會以皇帝為中心的為官原則後,世宗顯然對其更為滿意和信任,"聖眷正隆"的王士俊為答覆世宗的知遇之恩,決心徹底執行和落實世宗的各項政策。

王士俊選中的是還沒有引起多少人重視的墾荒政策,作為廣東布政使的他因此迅速地做出了成效,再加上他在任時成功地充當了皇帝的耳目,把一種官員的各種情況都向世宗陳述,由此得到了世宗的完全信任。

王士俊也從一開始追求儒家"理想型"的官員轉變成了追求田文鏡式的官員。

重塑官僚:雍正朝的"封疆幹吏"和"模範督臣"

雍正十年,王士俊擔任最後一任河東總督,他的上一任便是田文鏡,世宗要求他不必任意更張另求他好,墨守成規就好,更不能產生自己可以"恃寵生嬌"的想法,王士俊深知其意,立馬上書表明立場,世宗看後徹底打消了對他的擔心。

從理想型大臣到模範督臣,看一代賢臣王世俊如何在皇權之間生存的

王士俊上任後把重點放在了兩個地方,一是查吏肅弊,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河南學政俞鴻圖賄賣童生一案,王士俊著手調查後便事無鉅細地向世宗彙報,查破此案後,河南本就良好的吏治情況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世宗對此大為褒獎;二是大力督促墾荒,王士俊之前就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力氣,因為世宗在奏摺中一再催促,使得他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來關注開荒,直接將官員的政績與開墾成績掛鉤,這一政策讓開墾工作在河南省進行地熱火朝天,效果也很是喜人。

從理想型大臣到模範督臣,看一代賢臣王世俊如何在皇權之間生存的

經過這兩件事後,世宗對於王士俊的信任也達到了新的高度,比之田文鏡有過之而無不及,才幹全面、唯皇命是從的王士俊在世宗眼裡,不僅是一位"封疆幹吏",更是一位"模範督臣"。

從理想型大臣到模範督臣,看一代賢臣王世俊如何在皇權之間生存的

在中國古代傳統封建社會,皇權對於官員的影響是巨大的,只要官吏還想繼續自己的仕途,那麼就會被困在受皇權影響的官僚政治的囚籠裡,甚至被官僚政治的模式所重塑。王士俊從儒家"理想型"官員到"封疆幹吏""模範督臣"的轉變,鮮明地體現了雍正一朝中封建官員這一群體的轉變,從而窺探到封建皇權對於官員的禁錮與重塑,皇權的專制使得處在封建統治下的官吏百姓在把這種轉變當作一種自然合理的政治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