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於窄門中尋通途,即使孤獨也要光芒萬丈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就是中國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的最大動力。所有人的成功,都基於一個崗位,一個平臺,一個行業,一個時代。


2019年為慶祝建國70年,迎接中經聯盟第11屆年會,特別策劃致敬《中國房地產奮鬥者70人》大型行業評選活動,並製作訪談專輯《70年70人》,向行業發佈。

70年70人 | 張鵬:於窄門中尋通途,即使孤獨也要光芒萬丈

70年70人 | 張鵬:於窄門中尋通途,即使孤獨也要光芒萬丈

中經聯盟第12任輪值主席

中經聯盟常務主席

中經聯盟董事沙龍主席

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聖經·馬太福音》


“如果20年前有人跟你談綠色科技建築、可持續養老,你會想到什麼?”


“我想他一定是瘋了。”


張鵬的人生轉折正是始於這場看似瘋狂的對話。


2000年,中國房地產業在經歷了幾十年的蹣跚學步後,隨著住宅商品屬性被還原、業態從以批發為主到零售、企業走上規模化之路,終於龍門一躍進入了成長期。


這一年,全國房地產消費總量中,個人消費上升到了70%,單位佔30%,建行北京分行及工行北京分行個人住房貸款首次突破了200億元。


萬億房地產市場帶來的巨大想象,讓無數勇者爭相投身其中,然而一位叫張雷的人卻在這萬億藍海中選擇進入一道“窄門”——綠色科技建築。2000年,當代置業在北京創建,彼時還是記者的張鵬與創始人張雷因一次採訪有了宿命般的相見。


“那時我剛畢業,在一家媒體做記者,一個偶然的機會採訪張總,他跟我聊起英國零耗能建築、綠色科技、可持續養老,這種理念在當時很超前,回去後我一宿難眠。”張鵬沒有想到,這個讓他一宿未眠的話題,會成為他此後近20年的職場命題。


於窄門中尋通途

2001年,張鵬從媒體辭職正式入職當代置業,這次轉型對於他來說不僅僅是一段新履歷的開始,更像是一場與未來的賭博。彼時的房地產市場,在規模與利潤編織的光環背後,房企們正以規模化、高週轉的模式,在土地市場快速拿地,賣房賺得滿盆缽,而當代置業卻選擇了綠色科技地產這條“慢行道”。


“剛開始的幾年很艱難,一方面是那時候節能建築方面的政策不明朗、也沒有任何補貼,直到2006年中國才有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另一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施工週期長,成本高也是綠色科技建築發展的難點,相比普通建築,綠色科技建築前期要投入大量的技術研發成本。”然而相比這些,最大的難點是來自於市場對“綠色科技建築”的認知尚未覺醒。在張鵬的記憶中,當時不僅是購房者,即便是整個房地產行業都還處於懵懂的狀態,人們對綠色、節能、生態完全沒有概念,是否選擇購買一套房子主要取決於地段、戶型。起步之初當代置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把這些應用於建築上的技術引進、吸收、消化、 轉化,最後還要給客戶講清楚,有時即便講解得很清楚,客戶考慮到成本高,依然不能接受。


如何讓人們“綠色覺醒”?張鵬選擇讓產品自己說話,讓人們去切身體驗“綠色科技建築”給生活帶來的點滴改變。


2005年,當代ΜΟΜΛ在北京東二環核心腹地拔地而起,這座由空中連廊銜接的龐大建築群,第一次將當代置業的綠色科技以建築實體形式呈現在人們眼前。這座造型獨特的龐大建築猶如一個科技智能生態體,通過對建築物理優化設計,以及混凝土樓板輻射採暖製冷系統、置換式全新風系統、地源熱泵系統、新風熱回收技術、中水回用技術等在工程中的應用,有效降低建築本身的能耗,也降低了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


同時,建築的BIM模型,把平均地下100米常年維持在18到20攝氏度的地熱資源提取到系統,使空間常年維持在20到26攝氏度的舒適範圍內。每一臺主機、每一個設備的運行狀況和主要數據都會進行監測,經過節能分析、能耗分析,提供項目數據報告,實現項目運行狀態的實時預警。


當生活在水泥方塊間有了溫度和智能互動,一切都將不同。2007年,當代MOMΛ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世界十大建築奇蹟之一,而當代置業在地產界也成為綠色科技地產的代名詞。


然而讓綠色建築真正成為日常,這條路還很漫長。“很多人認為綠色科技建築成本高,價格貴,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在張鵬看來,綠色住宅科技住宅的成本高,其實主要還是技術門檻。對於房企而言,綜合成本下,比的是設計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最終體現在操盤能力上。能源系統不是增量成本,而是在一個總的成本盤子下的分配。比如,有些地產企業在園林上、裝修上成本高,在綠色能源系統上的投入就相對較低;當代置業在能源系統上的成本略高,在其他某些項目上則可能會偏低一些。


並且,同一個地區,原材料都一樣,不同地區原材料不一樣,沙子貴一點,那其他就便宜一點,最後企業的綜合成本都相差無幾。從購房者角度來看,綠色科技建築可以降低生活成本。普通房子需要買淨化器、加溼器、交暖氣費、空調費,但綠色科技建築可以減少這些生活成本。


讓張鵬頗感欣慰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理念的改善,對於環保、健康的重視加深,同一城市,同一地段,即使綠色科技建築貴一些,人們也更願意選擇健康的住宅。他舉例說:當代置業在仙桃這樣的能級不高的城市,因為做綠色住宅冬天供暖,市場佔有率超過了50%,銷售總面積高達18萬方。整個仙桃一年的去化量也就是四五十萬方,當代置業一家就佔了18萬方。


201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到2020年,“十三五”末期時,所有城鎮建築要達到50%的綠色標準。在張鵬看來,“綠色科技地產”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迎來了全盛時代。


一支年輕的隊伍

有人問起張鵬,在當代置業這麼多年,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麼?他笑言:“我覺得最成功的是塑造了一支年輕的團隊,今年我們孵化了40多個項目,團隊成員平均年齡是29歲,幾個CEO才30歲出頭。”


兩年以來,當代置業孵化了的40餘家跟“美好生活”相關的事情,38家幼兒園,養老公寓、醫療領域。在全力打通全產業鏈,不斷孵化,不斷場景升級的過程中,當代置業也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年輕人,51WORLD的創始人李熠就是其中一位。張鵬這樣形容這個年輕人:從來都不墨守常規,5年前在組織內提出創業想法,他要脫離傳統組織結構,公司提出要求①個人與公司1:1比例投資;②3個月內實現外部融資;③地產、金融和互聯網的專業合夥人團隊,他全辦到了。目前,51WORLD是國內領先的專業房地產科技營銷平臺,服務數百家房地產公司和專業機構。


對於如何讓這支隊伍發揮最強的戰鬥力?張鵬表示:我們內部把這些孵化公司稱為創變生態體,今年升級為2.0版叫引力加速體,而且每一個“引力加速體”都是獨立的核算主體,都是當代作為股東進行天使投資。比如:當代提供種子資金是500萬,你可以拿500萬,也可以250萬,其他要在6個月內要找到天使資金。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如果這些項目創始人自己不投錢,或是說不清盈利模式,或是沒有吸附資本的能力,那這個項目就不做。但總的來說,還是必須把主業做好,畢竟,如果不在當代置業這個土壤上生長那就是“無根之水”。


近20年的孤獨征途,一路風雨兼程,有人問張鵬是否想過休息或離開這個行業。他笑著搖頭,說“我寫過一篇文章叫自討苦吃是最好的休行。難是常態,不念過往,即使真的孤獨也要光芒萬丈。”


2019年,當代置業正式煥新SLOGAN——科技建築、綠色家園、城市向美、實現單體建築、住區家園和城市場域的格局生長和價值進化。新的征程就要啟程,在2020年的第一天,張鵬在《致全體職員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們堅守綠色科技發展之道,二十年初心堅定,二十年精於此道,二十年以此為生。”對於新的一年,他提出“深淘灘、廣積糧、速增長”的發展策略,未來路或許還很長,但張鵬已看到了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