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記錄歷史上的人和事

4月21日。1949年的這一天,百萬雄師過大江,我軍發起了渡江戰役。渡江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開始。它是由江河進攻戰、陸地追殲戰、城市攻堅戰三種作戰類型融為一體的戰略性戰役,其戰場範圍之廣,參戰兵力之多,階段轉換之快,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4.21:記錄歷史上的人和事

百萬雄師過大江

1910年的這一天,美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去世。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國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4.21:記錄歷史上的人和事

馬克·吐溫

1918年的今天,“一戰”中最著名的德國王牌飛行員“紅男爵”里希特霍芬陣亡。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全名曼弗雷德·阿爾布雷希特·馮·里希特霍芬(Manfred Albrecht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2.5.2—1918.4.21),是一名德國飛行員,被稱為王牌中的王牌(ace of aces)。他也是戰鬥機聯隊指揮官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擊落最多敵機的的戰鬥機王牌飛行員,共擊落80架敵機之多。里希特霍芬於法語區被稱為“le Baron Rouge”、“le Diable Rouge”、“Le Petit Rouge”,英語區稱他為“Red Knight”(紅騎士)和“Red Baron”。德國將Red Baron翻譯為“der Rote Baron”,這個綽號於德國國內廣為流傳。

4.21:記錄歷史上的人和事

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

1949年的這一天,解放軍最爽的日子來了。解放軍經過多年戰爭,尤其是經過解放戰爭中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變得越來越強大,最後百萬雄師過大江,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國民黨部隊。 其實這個時候,中國整個內戰的戰局已定,因為國民黨軍隊所有的精銳部隊,在三大戰役中幾乎全部被殲滅,當時長江以南只剩下中央軍的殘兵敗將以及桂系的一點兒部隊。雖然還能湊起來一些,但實際上大都是臨時抓來的壯丁,將領們也都沒了鬥志,跟整個戰局比起來,這點兒力量微不足道,所以雙方的仗基本上已經沒法打了。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沒有發生特別激烈的戰鬥。當時國民黨的海軍和空軍雖然還算強大,但是發生大量的起義,所以解放軍過江幾乎是摧枯拉朽。 當時斯大林同志曾勸說中共和國民黨劃江而治,那時全世界共產黨還是一個大家庭,雖然已經沒有共產國際之類的組織,但大家還是比較聽從老大哥的建議。渡江戰役之前,國民黨中央政府自南京搬到廣州,蘇聯大使館和很多國家的使館一起跟去了廣州。當時美國使館沒跟著走,留在了南京。蘇聯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建議我們跟國民黨劃江而治。當時毛主席寫了一首詩,“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詩的最後兩句就是回答斯大林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項羽當年就是在具有強大軍事優勢的情況下,搞騎士精神瞎仗義,分出楚河漢界,企圖共同管理國家,結果最後被劉邦滅了。 所以解放軍最後還是發起了渡江戰役,乾淨徹底地消滅了敢於在中國土地上頑抗的一切反革命勢力,實際上當時不管怎麼打都沒有問題,所以只是下了一道豪邁的命令。而百萬雄師中一半以上都是剛剛在三大戰役中被俘或投誠的國民黨軍,渡江戰役真正要做的準備並不是如何去打仗,而是要對所有剛剛俘虜或投誠過來的國民黨軍進行思想教育——大家都是苦孩子出身,被地主老財壓迫,所以無論如何要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當時的百萬大軍主要由三野和二野組成,還有四野的一小部分部隊。二野在淮海戰役之前,只剩十萬人在大別山中。淮海戰役之後,三野成長為一支無比強大的野戰軍。三野的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將軍高風亮節,把俘虜的國民黨兵以及武器大量地劃分給劉鄧大軍,因為他們做出了很多犧牲。所以劉鄧大軍迅速地從十萬人補充到三十萬人,相當於三分之二都是國民黨方面過來的起義部隊和被俘人員。我軍強大的政工力量起了重要作用,把國民黨兵變成了堅定的革命戰士。

4.21:記錄歷史上的人和事

毛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