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打工僅僅創造臨時收入,而不是真正的財富?

01

大多數人在模仿打工,模仿普通人賺錢的方式


如果有一樣事是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擅長的,那就是模仿。 我們生活在一個模仿與被模仿的世界裡。

大多數人都在模仿打工,甚至模仿了普通人賺錢的方式。

幾千年來,農夫的孩子們模仿父母而成為農夫,鞋匠的孩子們同樣成為鞋匠。所以很多人的姓來自行業名稱,如Farmer(農夫)Smith(鐵匠),Carpenter(木匠),Tailor(裁縫)。

工業革命後,成千上萬的農夫和鞋匠的孩子們都脫離了家族的行當,用到城市裡模仿一個新的工作概念——打工。

20世紀的前半部分有兩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大多數人都在模仿打工,並因獲得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歡欣。只要人們的期待的收入不超過實際生活水平,模仿打工的人們都對已經擁有的東西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單純模仿一些東西,並不能讓他們變的更好﹑更有效率或更有生產力。模仿打工就是如此。不幸的是,太多人把模仿作為我們思維懶惰的藉口。


02

我們在模仿別人,別人也在模仿著我們


這讓我想起很早以前,關於一個老店主的故事:

有一個老店主,在自家店前的窗臺上放了一個從曾祖父哪兒傳下來的掛鐘。

幾年來他注意到一個衣著高貴的男人每天下午在掛鐘前停住,掏出懷錶,小心地對時間。

一天,店主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心,問那個男人為什麼要這麼做。

男人笑著說:“我是一個廠長,我每天5點吹下班的哨聲,我要讓哨子每天都準時響起來” 。店主驚訝地看著他,然後捧腹大笑。男人退後一步,怒氣衝衝地說:“有什麼好笑的?”

“對不起,”店主說,“我不是成心笑話你,但有件事實在太好笑了,多年來我一直是根據你的哨聲給我的掛鐘對時間的” 。

瞧,我們在模仿別人,別人也在模仿著我們。大家都假設模仿的對象有“正確的答案”。所以,大家都追尋著普通人假設:打工是創造財富的最好途徑。事實上,打工並不是創造真正的財富。打工創造的是臨時收入,並非真正的財富。這兩者之間有重大的區別。


03

打工僅僅是創造收入,沒有創造真正的財富

我始終要問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不能創造真正的財富?” 答案顯而易見而且非常痛苦——我們大多數人一直都在模仿打工者的角色,而不是富人的角色。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大多數人認為打工是實現他們經濟夢想的唯一途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他的選擇,不相信財富另有來源。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結果是——大多數人成了95%的普通人,而不是5%的富人,他們模仿了窮人的生存軌道,而不是富人的賺錢途徑,所以創造的是臨時收入而非真正的財富,所以一直富不起來。我猜那些95%的普通人,也就是全力以赴打工的人,終究會回到打工前的起點。

為什麼說,打工僅僅創造臨時收入,而不是真正的財富?

著名作家詹姆斯說過:“孩子們永遠不會乖乖地聽長輩的話,卻不斷模仿長輩”。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去複製創造財富的途徑呢?

曾有智者說過:“你的思想就像一個降落傘,只有打開時才工作。”今天,我們的思維應該比以前任何時候更開放,應該明白,打工僅僅是創造收入的一種方式,但它並沒有創造真正的財富。我們如果真心希望在生活中前進,而不是“往前混”,就該跳出假設,為自己創造條件,向財富之路打開思維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