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榜樣】雞澤“00”後三姐妹志願者防疫一線展風采


小區衛生消殺、防疫知識宣傳、進出人員登記,每天早上9點,雞澤縣水木清華小區就會準時出現三個忙碌的身影,她們戴著口罩,穿著紅馬甲,積極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別看她們三個年紀小,但幹起活兒來比大人都認真仔細,為我們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很大貢獻。”近日,提起同為該小區的石佳、張思怡和張謙三位大學生志願者,門衛田金學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青•榜樣】雞澤“00”後三姐妹志願者防疫一線展風采


【青•榜樣】雞澤“00”後三姐妹志願者防疫一線展風采


這三位小姑娘都是2001年出生,標準的“00後”。2月20日,家住水木清華小區的河北科技大學大二學生石佳,接到了表妹張思怡的電話,張思怡在電話裡說:“我想報名參加青年大學生志願者,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一份力量,你要不要一起參加?”原來在2月11日,共青團雞澤縣委發出“招募令”,號召青年大學生就地開展志願服務。在北京工商嘉華學院讀大一的張思怡聽聞消息後,便有了參加的想法。


聽到張思怡的詢問,石佳爽快地答應下來。其實早在這通電話之前,石佳的學校就曾號召本校大學生要在條件允許下,積極參加到家鄉疫情防控工作中。從那時起,石佳的心裡便產生了為家鄉疫情防控工作盡一份力的想法。但是她們也有一些顧慮:自己要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可父母能同意嗎?她們把當志願者的想法告訴各自父母后,沒想到父母非常支持,但前提條件是她們在進行志願服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防護。之後,石佳的另一表妹,三門峽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大一學生張謙也加入進來,“00後”的三姐妹從此就開始了抗疫之路。她們按照縣團委“安全第一、就近服務”的要求,在自家水木清華小區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排查、消毒和宣傳隊伍。


放下筆桿,拿起噴壺,她們化身消毒小衛士。為了給小區進行全方位的消毒,她們不放過任何一個衛生死角,地面、樓梯扶手、健身器材,甚至連每個單元的門把手都仔細地擦拭,為此,她們每天一共要爬100多層樓梯。“雖然幹一天下來很累,但能為小區的居民提供一份安全保障,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每當感覺到辛苦,她們總會這樣互向打氣。在小區物業的安排下,她們還參加了小區進出人員登記工作,雖然不用爬樓梯,但她們依然不敢稍有放鬆。“小區的大門就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我們既然接受了這個任務,就一定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守好這道防線。”張思怡說。


自備明白紙,她們把防疫知識宣傳當成自家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們看到個別人對疫情認識不足,自我隔離不堅決,甚至隨意出門走動,她們漸漸明白,和衛生消殺、排查登記等工作比起來,防疫知識宣傳同樣重要。沒有宣傳工具,石佳就請父親幫忙找了一些印有疫情防護知識的明白紙,趁著下午小區大門進出人員較少,門衛大爺可獨自值守的空當,對小區外出居民進行現場宣傳講解,在她們的努力下,小區居民都自覺“宅”在家裡,沒事不出門成了大家“標準動作”。“她們不僅義務在這裡值守,還自備明白紙宣傳疫情防護知識,真正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為她們點贊!”小區居民閆素紅說。


把課堂搬進“疫”線,她們堅持“停課不停學”。由於疫情原因不能開學,學校便實施教學網絡平臺授課,為了做到抗疫、學習兩不誤,她們便將各自課表發到三人建的微信群裡,按照課表安排,誰有課,誰就安心在家學習,沒課的人就繼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有時小區值守人手不夠,她們就會直接在“崗位”上進行網課學習,或者等到晚上休息時,重播白天老師講課內容。“參加小區的志願活動,讓我們體會到奉獻的快樂,更是上了一場生動的社會實踐課,我很慶幸能夠參與進來。”張謙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