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席卷全国的病毒现在至今没有特效药,在植物中病毒病其实也同样更难治,被称为植物的“癌症”,一旦发生,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发病病毒种类现在越来越多,发病作物也越来越多,是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防治最困难的病害。


病毒病如果发现时间较晚,到时再进行补救就会十分麻烦。比如番茄病毒病,苗期发病能导致80%以上的减产,更严重者全部绝收。


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辣椒病毒病目前越来越严重,一般减产幅度达30%-70%,重者绝收,极大地影响了辣椒的生产。


烟草花叶病毒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叶片生长被抑制、叶小、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和内在品质,减产幅度可达50%-70%


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被病毒病侵染的还有黄瓜、西瓜、甜瓜、丝瓜等瓜类作物,芸豆、豇豆、豆角等豆类作物,西葫芦、马铃薯、葡萄、草莓、水稻等上千种作物,常见到的有畸形病毒、花叶型病毒病、蕨叶型病毒病、黄顶型病毒病、卷叶型病毒病、巨芽型病毒病、条斑型病毒病、曲叶型病毒病、黄化病毒等数十种,并且混发的现象日趋严重。


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并且病毒病在防治上十分困难。病毒在侵染寄主后,不仅与寄主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物的养分输导,改变寄主植物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植物生长困难,产生畸形、黄化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寄主植物死亡。


例如番茄病毒病,常见的有七种类型,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花叶型和蕨叶型,危害较重的依次是黄花曲叶型>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等。其中近年新发现的爆发迅猛、毁灭性危害的黄叶曲叶型病毒病,一旦发生,不可治愈,危害最为严重。


总体来说,常见的病毒侵染表现的症状有如下几种:


1、花叶型:


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僵化。


2、黄化型:


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3、坏死型:


包括顶枯、斑驳环死和条纹状坏死。


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


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有时穿孔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


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条上,病斑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4、畸形型:


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面皱缩.植株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丝生呈丛簇状。


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病果呈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或黄绿相间的花斑,病果畸形,果面凸凹不平。病果易脱落。


病毒病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


大多数植物病毒病是通过介体传染的,因此,防治传毒介体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重要措施。当然还有一小部分是品种本身的原因。


但由介体传播的病毒,往往还有其他传染途径,如蚜虫非持久性传播的病毒,蚜虫短时间的取食即可使植物获毒,所以防治介体传毒比较困难。防治传毒介体的方法,包括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物理诱杀和驱避等多种措施


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者。有的种类只传播一种病毒,也有的可传播多种病毒;还有某一种病毒由多种蚜虫传播的。


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长势弱,重茬等,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可通过摩擦、打杈、邦架等作业时接蛹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氮肥使用偏多或土壤瘠薄、板结,或黏重、排水不良发病重。


并且要特别注意,病毒病有极强的传染性,通常成片发生,如不及时防治,往往造成大范围的拔秧


预防措施


1、切断传染源,种子消毒,接种抗毒免疫剂。选择无毒种苗。利用茎尖脱毒克隆方法繁育种苗。


2、消灭传媒,做好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植物的病毒病,分析下列症状。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3、尽量控制好温度,最高温度应控制在32度以下,如温度过高,就要采取措施,地面要经常浇小水,叶面多喷喷抗毒免疫剂或灌根。


4、避免干旱,小水勤浇。要控制合适的湿度。


5、选育抗病毒品种


6、改进栽培措施,选择先进的有机栽培模式,多使用微生物菌剂,增强本身抗病毒能力。


7、提前喷施药剂进行防治。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常用的预防药剂有:宁南霉素、香菇多糖、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等。用药时加锌肥和氨基酸叶面肥一块使用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