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產品都取消了中間商?

所有產品都取消了中間商?

在這裡,我們不論“所有產品取消了中間商”這種可能性,只論:如果這成為現實或者是式實施,將會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一、這會砸了中國市場八、九十萬家傳統經銷商的飯碗。

中國市場的傳統通路網絡,是由六、七百萬實體門店,八、九十萬家經銷商,七、八千萬名銷售人員撐起來的。

如果中間渠道環節被幹掉,也就是八、九十萬家的經銷商必須另謀出路,這八、九十萬家經銷商的八、九十萬個倉庫,兩、三百萬輛車,以及包含經銷商老闆、老闆娘、七大姑八大姨以及業務等人員在內的五、六百萬從業人員也必須另謀出路。

但實際上,需要另謀出路的不僅是經銷商和經銷商的人,還有廣大廠家/品牌商的服務、管理經銷商的銷售人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不過,這部分人員的數量是千萬級別的。

以上七七八八算下來,如果幹掉中間商,保守估計中國市場將至少有兩千萬的相關經商及從業人員面臨另謀出路的問題。

二、被砸了飯碗的經銷商必須轉型,可是容得下經銷商群體的轉型嗎?

不計算那些轉行跑快遞、送外賣或者是向其他工作轉行的業務及銷售,單單就中間商群體而言,八、九十萬家的經銷商再加上一些沒有按照經銷商定性的中間批發商,這是兩百萬量級的“中產”或“富人”規模。

現在,它們的傳統生意做不下去了,一方面消費緊縮,一方面苦尋轉型出路都是必然的——新形勢下的經銷商、二批商到底要如何轉型,才有未來?

不折騰就“退休”,這背後至少會是100萬個“中產”或“富人”家庭的興衰更替。

三、中間商渠道的消亡,將會直接重構傳統的商業生態,並讓線上下的經濟形態趨於同樣的寡頭壟斷。

1.上游廠家/品牌商將會更多的受制於巨頭們。

在線上零售,誰佔有統治及寡頭壟斷地位?阿里、京東等巨頭。

線下的中間商渠道被幹掉,誰又有能力直接的投資/併購、收編/整合線下的一家家實體零售,還是阿里、京東等巨頭(從2017年至今的新零售,不就是這樣發展的嗎?

這些,將會意味著廠家/品牌商們線上面對的是那幾個巨頭,線下面對的也將是那幾個巨頭,渠道和自己的“七寸”將會被人拿捏得死死的。

2.中間商們的傳統商業職能,因為被分流、被代替,而讓一些行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中國電商發達的背後,所對應、所形成支撐的是:發達的移動支付、發達的物流快遞……現在,因為中間商們被幹掉了,這就意味著他們傳統職能中那些不會消失以及依舊有存在價值的職能,將會被別的形式、別的勢力所取代,比如,這裡給各個終端門店送貨的配送職能就比較典型。

再比如,做條碼分銷、宣促活動執行、陳列及理貨等方面的職能,也同樣會形成依附於阿里、京東等巨頭,或者是依附於廠家/品牌們的社會化外包力量。

四、中間渠道已去,廠家們就能得到更多的利潤嗎?消費者們就能用更低的價格買到同樣的東西嗎?

價值鏈也在傳統商業生態中的重構中被重構。

之前,在傳統的商業生態及渠道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是食利的。現在中間的經銷商等群體這個食利環節被砍掉了,那麼廠家們是否就能因此獲得更多的利潤呢?消費者們是否就能因此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到同樣的商品呢?

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且它們之間也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而且,還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舊的食利環節被幹掉,新的食利環節就可能誕生,而這些在取代、幹掉舊食利環節中誕生的新食利環節,它們甚至可能更加兇猛。

而在廠家/品牌商能夠重組末端消費者/用戶,能夠直接掌握到、管理到、服務到、營銷到末端消費者/用戶之前,所謂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也不過是把數以十萬計中間商賺的“差價”交給少數幾個平臺商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