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防疫大考 應給社區打高分

社區,理應是與群眾聯繫最緊密的基層組織,是檢驗政府決策水平和執政能力的重要一環。在當下社會,多數人除了辦理需要“蓋章”的事兒,平時與社區很少接觸,社區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有些遠。

然而此次疫情,身邊不少人和我一樣,對社區刮目相看,“社區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環節”。而且通過這次疫情的考驗,群眾、社區的距離真的近了很多。

前些天我去辦理小區出入證,發現此前相識的一位“暴脾氣”辦事員,說話語氣柔和了,對業主的抱怨也能和風化雨,最主要的是,他表現得很真誠,這讓我很意外;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們社區主任是位女同志,為了防控疫情已經40多天沒回過家,這讓他很感動,並因此報名成了社區志願者;採訪中,我得知內蒙古阿爾山市的張大爺,平時不願配合社區工作,但此次疫情招募社區志願者時,張大爺第一個報了名。“之前對社區工作不理解,這次看到社區工作者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室外堅守崗位,舍小家為大家,感覺到了他們的不易。”

其實,這些細節和變化發生我們每個人身邊。

不可否認,疫情期間也出現了諸如社區“過度”管理、與業主大打出手等不和諧事件,暴露出來的社區治理問題值得深思。但我們更應看到,基層社區廣泛而有效地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開展全覆蓋的排查,抓好人員監測管控、做好重點人員隔離,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在全國疫情防控工作中立下了大功。

所以,社區治理體系仍需進一步改革和發展,但單從這次疫情大考中的表現看,應為我們的社區打個高分。

(《民生週刊》記者郭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