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死後,還殘存了兩支大順軍隊,明清兩方都曾極力拉攏

作為明末農民起義軍大順軍的首領,1644年,李自成一度率領百萬義軍攻破北京,並滅亡了明王朝。不過,由於吳三桂突然降清和清軍入關,大順軍最終遭遇了慘敗。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身死,而其本人也在逃往湖北九宮山的時候遭到當地武裝襲擊,李自成英勇戰死,而大順軍也迅速瓦解。

李自成死後,其實大順軍還有一定實力的。由於大順軍突然無主,明、清兩方開始極力拉攏農民武裝。南明政府之所以改剿為撫,就是為了抗擊清軍南下,而清朝政府清軍也收編大順軍餘部,是為了統一全國。

李自成死後,還殘存了兩支大順軍隊,明清兩方都曾極力拉攏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主要分為了兩支,其中,東路大順軍由李自成舊將田見秀、郝搖旗、王進才指揮,這一支義軍相互攻擊,內部並不統一。田見秀掌控義軍最多,所以他也根本不把其他幾位首領放在眼裡。雖說東路大順軍有二十萬兵馬,但由於其缺乏主將,所以其也難以組成有效的防禦陣線。

田見秀等人曾率領東路大順軍進入湖南,他準備藉著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的支持抗擊清軍,可惜何騰蛟卻並沒有給他面子。當農民軍進入湖南後,他們就遭到了何騰蛟當地兵馬的阻擊,不過還好,大順軍最終擊敗了何騰蛟的地方軍。大順軍立足於湖南,何騰蛟只好選擇與大順軍聯合,他與田見秀、郝搖旗、張鼎等人達成了共識,共同抵抗清軍的入侵,此後幾個月,東路大順軍便成為了南明駐紮在湖南的重要的一支武裝力量。

李自成死後,還殘存了兩支大順軍隊,明清兩方都曾極力拉攏

何騰蛟收降東路大順軍後,卻並沒有將其派上用場,反而還肆意削減他們的軍餉,不久,清軍南下,東路大順軍除郝搖旗、王進才兩部外,其它皆投降了清軍。由於東路大順軍大量投敵,湖南遂門戶洞開,此後,湖南便成為了大順軍和明軍阻擋清軍南侵的前沿陣地。

比起東路大順軍,西路大順軍則非常悲催。西路大順軍主要是駐紮於原陝西和甘肅的農民義軍,李自成遇害後,他們失去了主心骨,遂轉而南撤。西路大順軍本來是想赴湖北與東路大順軍聯合,奈何其卻在中途遭到了明軍的襲擊,西路義軍損失慘重。

西路大順軍遭到慘敗,已經無心南下與東路義軍會合,後來,南明政府先後派出使者收降義軍,西路大順軍統帥高一功、李錦遂打算與南明聯合。經過撮合,西路大順軍終於獲取了南明隆武帝的信任。

李自成死後,還殘存了兩支大順軍隊,明清兩方都曾極力拉攏

公元1646年,南明政府開始發起北伐戰爭,當時,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也成為了北伐先鋒,而西路大順軍也偏偏在其的節制之下。何騰蛟率領明軍和大順軍北征清朝,不料他們卻遭到了清軍的頑強阻擊,後來,清軍統率多鐸率領滿軍八旗進入湖南,明軍遂遭到慘敗。就在這節骨眼上,何騰蛟卻調走了已經被編為忠貞營的西路大順軍。這一年,清軍順利進入嶽州,何騰蛟戰敗被俘,後被殺害,而忠貞營則被瓦解。

嶽州失陷後,一部分的西路大順軍後來轉投四川,他們與原大西將領李定國聯合,共同捍衛南明最後的堡壘雲南。

李自成死後,還殘存了兩支大順軍隊,明清兩方都曾極力拉攏

何騰蛟發起北伐戰爭時,其實東路大順軍也參與了作戰,不過,由於其人數太少,所以他們也遭到了慘敗。嶽州戰役後不久,郝搖旗率領東路義軍餘部進入巫山,其後與清軍交戰於天池,不幸犧牲。另一首領王進才兵敗後南逃廣西,由於其縱兵劫掠平民,其遂遭到了南明政府的排斥。王進才的部隊後來悉數為孫可望兼併,其本人也被孫可望杖殺。

至此,曾經幾十萬大軍幾乎不復存在,轟轟烈烈的起義軍最終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最終土崩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