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就是清明節的由來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後人尊之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人。史書對介子推的記載很少,唯一記載就是跟隨晉文公重耳顛沛流離19年,期間“割股奉君”事蹟更是讓世人為之讚歎。後來重耳登上王位,介子推卻退隱深山,成為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

據說這就是清明節的由來

春秋時期,晉國發生了內亂,晉獻公寵妃驪姬,為了親子奚齊當上太子,設計害死太子申生。公子夷吾和重耳被驪姬誣陷,無奈逃亡,重耳逃到了衛國,開始了逃亡的人生,故事也由此開始。

衛文公看到重耳如今落魄,便不接濟他,重耳一行人無奈只能離開衛國,到了五鹿時(今河南濮陽)。重耳飢餓難耐,暈倒在一名隨處身上,介子推為了讓重耳活命,到山溝裡,把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塊,和採摘來的野菜洗淨煮了湯給重耳吃。重耳吃完後才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感激涕零,聲稱將來做了君王,一定要好好報答介子推。

據說這就是清明節的由來

公元前636年,流落在外19年的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登上了晉國的王位,為晉文公。在位期間與秦國交好,著名的“秦晉之好”也由此而來。晉文公對當年跟隨自己流亡在外的手下,全部都封賞,唯獨忘記了介子推。後來經人提起,晉文公懊悔不已,親自前往綿山尋訪。

可是這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蜿蜒數十里,根本無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聽信他人之法:三面燒山,介子推受不了肯定會出來。可是這大火燒了三天,還是沒見介子推身影,等到大火熄滅,才發現了介子推抱著母親,死在了一棵枯柳樹下。晉文公悲痛萬分,帶領眾人在介子推屍體前跪拜,並安葬遺體,忽然發現柳樹有個樹洞,在洞裡面找到了一塊寫滿血字的衣襟:“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據說這就是清明節的由來

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並在山上建立祠堂,還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走時,他還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回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