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隻怪糖,糖尿病主因是吃得多

我國成人糖尿病發病率達到10.9%,糖尿病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一種重要疾病,會對心腦血管、腎臟、周圍血管、物質代謝、眼底血管等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家庭與糖尿病”。糖尿病與飲食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很多人為了預防糖尿病一點糖也不吃,水果也不敢吃,只青睞“無糖食品”,實際上這些都是糖尿病的誤區。


別隻怪糖,糖尿病主因是吃得多



糖尿病是營養過剩導致的

This is Title

糖尿病是吃糖導致的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侯新國解釋,糖尿病並非是吃哪種食物導致的,而是因為吃的過量導致的。“吃得過多,能量代謝不了,多餘的能量就會變成糖和脂肪,導致糖尿病。”專家強調,蛋白質、脂肪和糖類三大能量物質可以互相轉化,肉、蛋雖含糖量不高,但卻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可轉變成葡萄糖,多食也會升高血糖。“糖尿病是營養過剩、熱量超標導致的。”

甜的水果含糖量不一定高

This is Title


別隻怪糖,糖尿病主因是吃得多


說起甜來,許多人對於口感甜的水果都小心翼翼。“食物不能靠味覺的甜度來判斷含糖量,口味上的甜不等於含糖量。”專家解釋,水果甜也並不一定是因為糖,具有甜味的化合物很多,它們同樣能刺激我們的味蕾,讓我們的大腦感覺到甜味。水果中含有一些較多的醇類物質、糖類衍生物,都是有甜味的,所以說不能以水果的甜度來判斷水果的含糖量的高低。“其實有些水果的含糖量比較低,可以適當吃。如香蕉含糖為20%,蘋果、柚子、火龍果、檸檬等含糖量也較低。”


“無糖食品”並非不含糖

This is Title

“無糖食品”是不是更安全健康?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患者錯誤地認為,市場上銷售的‘無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隨便吃。其實,這些所謂的‘無糖食品’只是不含蔗糖,沒有甜味,但這些‘無糖食品’大部分是澱粉做的,與米飯、饅頭一樣,吃多了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侯新國強調,“無糖食品”中的麵粉、油脂等其他成分仍可以轉化成葡萄糖,所以也並非不含糖,消費者不要輕易被“無糖”二字所迷惑。


前期通過合理飲食和運動能“調頭”

This is Title

血糖多少是正常呢?侯新國介紹,判定是否是糖尿病可通過看空腹血糖,“體檢時,空腹8-12小時的時候血糖值在3.9-6.1mmol/L,屬於正常,如果血糖值超過6.1mmol/L就要警惕是糖尿病。”專家解釋,飯後的血糖值超過11.1mmol/L就屬於糖尿病範圍。“另一個方法就是進行糖耐量實驗,正常人的檢測標準不超過7.8mmol/L,超過則屬於異常,當數值達到11.1mmol/L就能確診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是至關重要的階段。“當空腹血糖在6.1-7.1mmol/L的人群通過科學飲食和合理運動是可以成功‘調頭’的。”

苦瓜、南瓜的降糖作用沒那麼神奇

This is Title


別隻怪糖,糖尿病主因是吃得多


許多中老年人對苦瓜、南瓜情有獨鍾,因為它們有“降糖”功效。專家表示,苦瓜的提取物的確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並不代表可以作為降糖藥,這些所謂天然植物提取物都遠遠達不到藥物的要求。而對於南瓜來說,其本身也是一種血糖生成指數很高的食物,並不具備降糖功能,不要誤認為它能降糖而過多食用。“這兩種食物也都能轉化成碳水化合物,從而轉化成糖,並不能因為含糖量低就肆意食用。”侯新國強調。


指尖血糖儀指數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This is Title


別隻怪糖,糖尿病主因是吃得多


“指尖血糖儀只能用於血糖的檢測和管理,不能作為診斷依據。”侯新國強調,現在不少家庭中都備有指尖血糖儀,而指尖血糖儀所監測的血糖,是組織間液的糖量,有波動性和不穩定性,和人體真實的血糖有一定誤差,只能作為一個篩查和監測的指標,如果要確診糖尿病,還是要去醫院做明確的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