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藏有无数动人的风景

每一个地方,每一处风景

都值得你前去一看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在阿拉善右旗有一座形状奇特的山脉,山上黑石嶙峋,岩脉蜿蜒,周围巨大的岩石皆成圆形,酷似陨石分布,一条崎岖小路不见尽头,这便是曼德拉山。

这里最著名的就是曼德拉岩画。

曼德拉岩画

曼德拉岩画分布于阿右旗曼德拉苏木呼德呼都格嘎查境内的曼都拉山中,距内蒙古阿右旗巴丹吉林镇212公里。现存岩画4234幅。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岩画是描绘或刻制于岩石上的图像,是人类先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厚、珍贵的文化遗产。据岩画专家考证,岩画的制作时间,约从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早期开始,历经新石器时代的狩猎盛行时期和原始社会牧业萌芽时期,经历了夏、商、周、秦、汉、北魏、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距今约有6000多年的历史,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术史以及民族迁徒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岩画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远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形态、自然环境风貌。其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堪称我国西北古代艺术的画廊。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岩画的造型技法有凿刻、磨刻和线刻。画面内容为狩猎、放牧、战斗、日月星辰、寺庙建筑、舞蹈、竞技以及游乐等。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猎手与骆驼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西夏文、骑者

这一幅精美的作品“繁衍生息”图,它完整地讲述了一个部落的诞生过程。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繁衍生息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佛头像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舞者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列骑、争执、乌力吉图案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神像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骑者

太阳神图由七个头戴光冠的太阳神组成图案,整体颇似建筑物。疑为一庙宇,里面置太阳神像。在艺术风格上,十分抽象化和图案化。系凿刻而成。当为元、明时期蒙古人的作品。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太阳神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北方游牧地

曼德拉系蒙古语,意为“升起、兴旺、腾飞”。绵延几公里的曼德拉山曾是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留下了这一幅幅神秘的符号,创造了灿烂的岩画文化。历史上曾有许多游牧、狩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可寻的踪迹。这满山岩石上留下的精湛生动的艺术图案,反映的就是这些民族部落的历史。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手印岩画

布布手印彩绘岩画、额勒森呼特勒手印彩绘岩、陶来高勒彩绘手印岩画距今约3万年之久,是迄今为止人类最早色彩图像,也是我国最早的绘画艺术,被誉为人类艺术之晨。布布洞库位于雅布赖苏木北部群山中的布布井,“布布”蒙语的意思是匣子,是盛放宝物的地方,布布手印岩画因此得名。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特格几格彩绘手印岩画

这些手印从手掌大小来看基本都是成人手印,且多数手指纤细,分析为女性手印的可能性较大。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额勒森呼特勒手印岩画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额勒森呼特勒手印岩画

可能是部落族长对女性所有权的一种表达,即表明这些女性为族长所有,就像表明身份和权属的指印一样,是一种宣示。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布布手印岩画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这些手印系采用喷涂法绘制的,即选用动物脂肪骨髓和矿物质粉末制成颜料,绘制时将手掌紧贴在岩石表面,而后用蘸有颜料的动物骨管吹喷手和岩壁,手掌移开,岩画绘制完成。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特格几格下洞彩绘手印岩画

监制丨赵敏

审核丨张凯

来源丨阿右旗委宣传部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