亙古來信,蒼茫威遠——曼德拉山岩畫群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藏有無數動人的風景

每一個地方,每一處風景

都值得你前去一看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在阿拉善右旗有一座形狀奇特的山脈,山上黑石嶙峋,岩脈蜿蜒,周圍巨大的岩石皆成圓形,酷似隕石分佈,一條崎嶇小路不見盡頭,這便是曼德拉山。

這裡最著名的就是曼德拉巖畫。

曼德拉巖畫

曼德拉巖畫分佈於阿右旗曼德拉蘇木呼德呼都格嘎查境內的曼都拉山中,距內蒙古阿右旗巴丹吉林鎮212公里。現存巖畫4234幅。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巖畫是描繪或刻制於岩石上的圖像,是人類先民留給後世的一份豐厚、珍貴的文化遺產。據巖畫專家考證,巖畫的製作時間,約從原始社會晚期的新石器早期開始,歷經新石器時代的狩獵盛行時期和原始社會牧業萌芽時期,經歷了夏、商、周、秦、漢、北魏、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距今約有6000多年的歷史,對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術史以及民族遷徒等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巖畫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形態、自然環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我國西北古代藝術的畫廊。是世界最古老的藝術珍品之一。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巖畫的造型技法有鑿刻、磨刻和線刻。畫面內容為狩獵、放牧、戰鬥、日月星辰、寺廟建築、舞蹈、競技以及遊樂等。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獵手與駱駝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西夏文、騎者

這一幅精美的作品“繁衍生息”圖,它完整地講述了一個部落的誕生過程。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繁衍生息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佛頭像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舞者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列騎、爭執、烏力吉圖案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神像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騎者

太陽神圖由七個頭戴光冠的太陽神組成圖案,整體頗似建築物。疑為一廟宇,裡面置太陽神像。在藝術風格上,十分抽象化和圖案化。系鑿刻而成。當為元、明時期蒙古人的作品。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太陽神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北方遊牧地

曼德拉系蒙古語,意為“升起、興旺、騰飛”。綿延幾公里的曼德拉山曾是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地,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勞作中,留下了這一幅幅神秘的符號,創造了燦爛的巖畫文化。歷史上曾有許多遊牧、狩獵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留下了可尋的蹤跡。這滿山岩石上留下的精湛生動的藝術圖案,反映的就是這些民族部落的歷史。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手印巖畫

布布手印彩繪巖畫、額勒森呼特勒手印彩繪巖、陶來高勒彩繪手印巖畫距今約3萬年之久,是迄今為止人類最早色彩圖像,也是我國最早的繪畫藝術,被譽為人類藝術之晨。布布洞庫位於雅布賴蘇木北部群山中的布布井,“布布”蒙語的意思是匣子,是盛放寶物的地方,布布手印巖畫因此得名。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特格幾格彩繪手印巖畫

這些手印從手掌大小來看基本都是成人手印,且多數手指纖細,分析為女性手印的可能性較大。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額勒森呼特勒手印巖畫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額勒森呼特勒手印巖畫

可能是部落族長對女性所有權的一種表達,即表明這些女性為族長所有,就像表明身份和權屬的指印一樣,是一種宣示。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布布手印巖畫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這些手印系採用噴塗法繪製的,即選用動物脂肪骨髓和礦物質粉末製成顏料,繪製時將手掌緊貼在岩石表面,而後用蘸有顏料的動物骨管吹噴手和巖壁,手掌移開,巖畫繪製完成。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特格幾格下洞彩繪手印巖畫

監製丨趙敏

審核丨張凱

來源丨阿右旗委宣傳部

亘古来信,苍茫威远——曼德拉山岩画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