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在看《大赢家》时,脑海里不自觉地就冒出另外一个人来,此人正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

《阿甘正传》之所以震撼人心,成为一部经典的电影,其魅力正在于一个弱智儿依靠人性最美的一面——坚强乐观执着,创造出了他的奇迹。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而且,《大赢家》里的严谨和阿甘有着十分相像的特质,“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不管生活会面临何种状况,严谨和阿甘一样都一直坚守初心,不被外界所动摇!

人人都知道应该认真,应该坚持不懈,但是在经历过越来越多的失败和挫折后,很多人为自己包裹了一层厚厚的茧,营造出一片舒适区。

这片舒适区是排外的,当生活中出现了像《大赢家》中严谨这样“较真”的人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排斥和不以为然。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大赢家》这部喜剧电影讲述了以严谨为主人公在“抢银行”的演习活动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电影初始我们就给严谨贴上了“较真”的标签,严谨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明显和当下社会中的主流行为常态不一致,这也为后面“抢银行”的演习活动中必将发生的冲突埋下伏笔。

该片在叙事风格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掩盖在黑色幽默之下的矛盾冲突充满着辛辣的讽刺意味,而且电影也充满了警醒作用,这也正是这部喜剧背后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我们可以总结出电影中三种不同的人物形态,以及在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电影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三种意识形态之间并非是泾渭分明的,严谨的“认真”就是打破思维常态的一记闷棍

一、严谨所代表的的意识形态——忠于原则,认真严谨

电影的开头,通过严谨和银行行长的一番对话,他的“严守规则”和行长的“利益变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行长打了一个比方,“先怀孕再领证,难道这孩子就不是我的了吗?”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面临的很可能是法律的纠纷,这里行长的行为意识是以利益为先驱,让规则为利益服务。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其实,严谨在做这一决定的时候压力非常大,因为他的坚持必将导致同事们本季度的奖金泡汤,他的“认死理”让他在同事中并不受欢迎。

当严谨阴差阳错的成为抢银行演习中的“劫匪”时,电影通过全知视角展现了严谨为了成功抢银行所做的一些列准备。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甚至,在策划蹲点的时候,被误以为是可疑人员找到群众举报,被抓到公安局后,连参与演习的姚警官都对严谨说:“演习没你想的那么复杂,到时候你就乖乖地让我们抓起来就行了。”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但是,就算是自己的行为被周围的人轻视、不理解,这依然没有动摇严谨认真的决心,电影中通过一段蒙太奇剪辑的手法全方位展现了严谨从锻炼身体,到策划方案,可谓是面面俱到。

他的这一份坚持也正慢慢地打动荧幕前的观众,也为后续情节的开展做好情感和逻辑的铺垫。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在电影中,严谨代表了少部分的一种意识形态,就是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即使遭受了很多不理解和排斥的眼光,依然坚守初心,对待任何一件事保持着绝对的认真严谨,因为少,所以更加难能可贵!

二、局长和严谨家人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通情达理,守护初心

严谨之所以能够“阴差阳错”的成为劫匪,少不了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公安局局长。在会议上,当局长在传达演习精神——严谨的时候,严谨那不合时宜的一声“到”,局长就点名让严谨担任此次演习的劫匪。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电影进行到这里,我们会以为局长也是无意之举,但是当演习开始时,支队长等警局人员皆不重视这次演习,认为能够速战速决,并没什么挑战性。

但是,局长那微微的一笑,让我们知道原来局长早已是胸有成竹,并任命张支队担任此次演习的总指挥,所以从一开始局长就已经相信严谨才能提高这次演习的质量。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局长的态度和其他人的大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还调动了特警队,当特警队在狙击行动中失败时,张支队质疑他“有点拉偏手”,局长认为,“我不能严格的要求劫匪,但是我可以严格的要求警察,因为你们是警察!”

局长为什么要拉偏手呢?他珍惜向严谨这样认真的人,知人善用。其实一切的目的都是提高警察们在极端情况下的作战能力,一是为了保证人们群众的安全,二是因为警察也只有一次生命。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另外,严谨能够成为一个“轴”的人,绝对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自从知道严谨要参加演习扮演劫匪开始,全家总动员表示完全支持。

在行动处于僵持化时, 张支队找来了严谨的家人,试图让他们劝说严谨。戏剧性的是,严谨的爸爸拿起话筒反而是要让严谨坚持到底,严谨的妈妈则开始给严谨现场征婚。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旁观者的一句,“全家都很轴”,说明了严谨的性格是依据可循的,他如孩子天性般的“认真”,之所以能够保持的那么好,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家人。

严谨妹妹克服心理障碍终于开口说话时,银行的职员们都被动容,他们终于决定要好好配合演习,严谨妹妹的举动是其他人员发生心理改变的催化剂。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局长就都是严谨的伯乐,如果生活中没有像局长这样的包容通透认真的人,那么,像严谨这样“轴”的人就难以被发掘,损失的可能是一个大群体的利益。

像严谨这样处在被大多数人误解排挤的处境中,正是局长和他的家人守护了他的初心,给他继续坚持的勇气!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三、行长所代表的的意识形态——罔顾原则,唯利是图

电影中的大多数就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圆滑”之人,其中,更是以行长为最甚。在演习开始时,大家都以为能够速战速决,有准备下班去相亲的,有要回家看球赛的,还有约牙医看牙的。

发现严谨不按“套路”时,他们对严谨冷嘲热讽,一个直接推了严谨一把:“演习啊大哥,走个过场就行了,你玩我吗?”“你是不是有病啊?”他们一个个都期盼着警察能够赶紧“击毙”严谨。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水滴石穿,银行职员和警察最终被严谨的认真所打动时,唯有行长依旧冥顽不化。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行长气急败坏地主动要求当人质,进去后滥用职权,以手下人的工作相要挟,威胁严谨结束演习。

在演习终于结束之际,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默,唯有那位小学生戳破真相,这时他爷爷的一句,“小孩倒是敢说实话!”

拉高了电影的立意,这也正是导演想表达的想法。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当孩子扯开这块“遮羞布”,曾经应付了事的同事和不以为然的警察们纷纷为严谨作证,拆穿行长的真面目,影片到此也是告诉大家,罔顾原则,唯利是图的“行长”终将被大家厌弃,大家内心深处封尘已久的初心终于被唤醒!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四、影片所表达的精神内核——不忘初心,守护初心

其实,导演之所以在电影里安排这一对祖孙,不只是想表达身边被忽视的亲情,更是隐喻了被我们丢失的初心!

当下的严谨不就像是我们自己小时候吗?小时候的我们都曾经像严谨那样认真,对任何事情都严阵以待,不知不觉中是什么让我们逐渐丢失了曾经的自己?

虽然,生活中像严谨这样的人是少数,就像姚警官说的,像严谨这样的人,一百个里应该要有一个,如果没有,还真的不行。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既然我们大多数无法成为像严谨那样的人。但是,电影正在警醒我们,不要成为扼杀“认真严谨”的刽子手,要善待包容“严谨”,更要常常自省,是否忘掉初心,背道而驰?

《大赢家》虽然是一部喜剧电影,但是在起喜剧的外壳下,却揭露了复杂的人性。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严谨所珍藏的那颗初心正如一汪清泉流入心间,滋润了干涸已久的心灵。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大赢家》:喜剧包裹的精神内核 三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