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北——傳奇185

在新疆第四天的行程可以說是“軍墾之旅”,因為這一天的主要遊覽活動或多或少都與“軍墾”有關。新疆的“軍墾”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此後歷代相沿不輟。新中國的“軍墾”在新疆始於1954年10月,目前共有“生產建設兵團”14個師屯墾戍守在20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我們今天要造訪的幾個景點都屬於“兵團”第十師185團。

西北之北——傳奇185

大巴駛出哈巴河縣城不遠,公路邊即開始出現大片的白樺林。一眼望去,那一株株白樺就像是一群素衣的窈窕女子靜立在蔥蘢之中。白樺林剛剛遠去,大片的油葵又給我們送來了一抹又一抹的金黃。

早上從酒店出發的時候,肚子還是正常的,但在距離景區遊客服務中心,也就是185團團部所在地大約還有十幾公里的時候,肚子突然下墜——估計是早餐前的那瓶酸奶喝壞了。大巴剛在停車場停穩,我第一個從車上跳下來,三步並作兩步,快速衝進100多米外的衛生間,急迫中甚至崩壞了牛仔褲的拉鍊。

一條一直向北編號為840的專用公路把我們引向祖國的西北角,也就是那個被稱為“西北之北”的地方。這裡所說的“專用公路”是專門為屯墾戍邊修建的,至少在目前,只有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的人才可以進入這條公路;對於外國人、海外華僑、港澳臺居民來說,這裡還是禁區。從地圖上可以知道,這條專用公路以西十幾公里的地方就是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邊境線。一路上沒有見到外地牌號的私家車,自駕遊在這裡也應該是被禁止的。

西北之北——傳奇185

第一個停留的景點是鳴沙山,一個以沙漠遊樂為賣點的景點。主要遊樂項目有兩個,一個是沙漠越野車,一個是騎駱駝。2016年在寧夏沙坡頭的時候,女兒就對沙漠越野車躍躍欲試,這次終於如願以償。而我等頸椎、腰椎不太健康的中老年人士被建議不宜參加此類過於“劇烈”的運動,只好作罷。遊樂場的工作人員大多身著迷彩服,在旁邊還能看到身穿“兵團”制服、佩戴“兵團”標誌的人。

西北之北——傳奇185

我們的大巴繼續北行,導遊的“兵團”故事也漸入高潮。導遊自稱是“兵團人”的後代,言談中對“兵團”充滿了感情。他的講述真切感人,讓我的淚水多次奪眶而出。當導遊帶頭唱起《歌唱祖國》的時候,我甚至一度哽咽。不管導遊的“兵團”故事講述是官方安排,還是導遊自己的個人選擇,在這裡我都要感謝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年輕人,感謝他在這個物慾橫流、強調自我的時代還勇於傳播正能量,大大方方地宣傳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

我們這個團隊是在高舉著五星紅旗的排頭兵(一位當過兵的中年女團友)引導下,排著兩路縱隊,邁著整齊的步伐,高喊著口號,走進185團第一連駐地的。我們在“西北邊境第一連”連部(現在闢為185團團史館)門前列隊,再次唱響《歌唱祖國》。對於年過半百的我來說,《歌唱祖國》不知道唱過多少遍,但在一個離祖國邊境近在咫尺的地方放聲唱出“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心中的感受還是非常不一樣的。特別是在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的年代裡,歌詞中的“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和“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剛”讓我們頓感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西北之北——傳奇185

連部門前有兩塊自然型刻石,左邊一塊上書“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碑就在房後頭。界河邊上種莊稼,邊境線旁放羊牛。”;右邊一塊上書“割不斷的國土情,難不到的兵團人。攻不破的邊境線,摧不垮的軍墾魂。”這兩塊刻石上的文字堪稱是濃縮的“兵團”歷史,也是“兵團人”對國家、對民族赤膽忠心的真實寫照。有報道說,1979年中越自衛反擊戰期間,這一帶的中蘇邊境山雨欲來。但“兵團”家屬們都放棄了讓她們後撤的安排,堅決要求和丈夫們留在邊防第一線,共生共死,絕不分開。

西北之北——傳奇185
西北之北——傳奇185

在連部旁邊還保存著兩座“地窩子”。這是一種半地下的住屋,是乾旱或半乾旱地區的人類在初民時期大多采用的一種居所建造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在平地上挖一個長方形土坑,然後在上面覆蓋人字形的屋頂。“地窩子”建造方便,成本低廉,在缺石少磚的情況下,可以迅速解決住的問題,但其陰暗、潮溼、採光不好、冬不暖、夏不涼的缺點非常明顯。在當地流傳的順口溜:“地上地下各一半,枝條搭上蘆葦蓋,門往深處走,窗在頂上開。”是對“地窩子”的生動寫照。“兵團人”開始創業的時候,絕大多數都住在這樣簡陋的“住宅”裡,當年的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西北之北——傳奇185
西北之北——傳奇185
西北之北——傳奇185

在連部以北大約兩公里的一個高崗上,矗立著一座以中國地圖為圖案的紀念碑,這就是“西北之北”紀念碑。我們這個團隊的30多個團友在紀念碑前整齊列隊,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嘹亮的歌聲在茫茫四野久久迴盪。從高崗上望向西北,目光掠過、荒漠、森林、河谷,河谷的西岸就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西北之北——傳奇185

午餐安排在185團二連的一戶人家裡。這戶人家緊鄰公路,一條窄窄的輸水渠在門前流過。在輸水渠和房門之間是一塊不算小的菜地,種滿了茄子、辣椒、南瓜等多種蔬菜。午餐的菜品都是家常菜,主食中的玉米糊讓我這個山東人倍感親切。餐廳的一面牆上掛滿了各種鳥類照片,聽主人說,這些鳥都是當地比較常見的。從這些照片的拍攝水準來看,這家的主人應該是個水平較高的攝影發燒友,並且有“打鳥”的愛好。

西北之北——傳奇185
西北之北——傳奇185
西北之北——傳奇185

午餐後遊覽的第一個景點是白沙湖。白沙湖位於185團三連管區內,水域面積0.5平方公里,是一個袖珍小湖。環湖有連綿不斷的白色沙丘,“白沙湖”之名應該由此而得。白沙湖的水給湖周圍帶來了生命的可能,蘆葦、菖蒲等植物密佈在湖岸之上,多種水鳥翔集於此。湖岸上的植物反過來又庇護了湖水,讓湖水在一定程度上免於風沙的侵襲。在白沙湖周邊更廣闊的範圍內,生長著大面積的白樺、山楊等高大喬木,它們的存在,讓孤懸沙漠之中的白沙湖不再孤單。我推斷,這些樺、楊混交林都是“兵團人”藉助於白沙湖的湖水種植的,並使這裡最終成為一片綠洲。白沙湖身處沙漠之中,卻不被流沙所吞噬,其存在機理應該和甘肅敦煌的月牙泉比較相似,但白沙湖的面積顯然比月牙泉要大許多。

西北之北——傳奇185
西北之北——傳奇185
西北之北——傳奇185

最後遊覽的一個景點是“馬軍武哨所”。對馬軍武的名字和先進事蹟早有耳聞,知道他是全國勞動模範、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現在的哨所包括一棟紅頂白牆的人字架住房和兩座高達數十米的瞭望塔;一座二層平頂小樓已經封頂,這將是馬軍武和妻子張正美未來的新家。在哨所前面的廣場上,有一座為紀念1988年戰勝特大洪水而設立的紀念碑。1988年4月,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界河阿拉克別克河發生特大洪水,河流有向我國方向改道的危險。按照國際法,以河流主航道為界的兩國邊界將因河流主航道的改變而改變。也就是說,洪水導致的河流主航道改變將使我國喪失部分領土。為使國土不受損失,185團不分男女老幼,全員出動,竭盡全力與洪水奮戰16個晝夜,終於戰勝洪水,保住了家園。為固守這片國土,洪水之後,在此地始設民兵哨所,這裡從此也就成為了馬軍武的家和崗位。

離開傳奇185,我被“兵團人”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精神所感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與馬軍武應該是同時代的人,可就在我享受內地和平、安逸生活的同時,馬軍武和千千萬萬的“兵團人”卻戍守在邊界線上,披星戴月,餐風飲露。我們要衷心感謝馬軍武這樣的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有了我們更多人的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