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与曹操的用人之道

任正非说:特朗普是个好同志。

这不是客套话,从特总对华为的广告支持力度来看,确实值得发一张大大的奖状。

如果口头表扬不能体现其价值的话,这里有量化的数据:华为被制裁之前,业界给出的估值为4000亿美元;而今据倪光南院士估算,华为价值超过13000亿美元。这9000亿美元的差价,按照5%付给特总广告费的话,价值450亿美元,堪称史上最贵。

考虑到广告效应的显著,很划算。

不过,在围追堵截下,华为已经生产出100%去美化基站,将来,无论B端还是C端,无论芯片还是系统,都很大可能上脱离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任正非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制定的立足研发、技术驱动的基本方针,此时方显出其伟大的战略眼光来。

当今中国企业界,若论战略定力之深、执行之坚,无出其右者。若忽视专业领域、时代差异等因素,纵观一部中国史,竟与三国枭雄曹操惊人相似。

任正非与曹操的用人之道

一 战略雄远

曹操幼时即任侠游荡,入朝拜相之后,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名,行剿灭诸侯独霸天下之实,最后在三国杀中胜出,靠的就是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其毕生理念,归结起来一是坚定不移在乱世当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取得了深厚的斗争经验;二是坚定不移地执行挟天子以令诸侯、广积粮缓称王的政治方针,为曹魏集团争取了宝贵的转圜时空。若依了下边人的起哄架秧子,称帝夺位,则必成天下诸侯剿杀的首要目标,未必有后来曹丕的建魏之功。这份定力,其实就是源于其雄远的战略。

任正非同样具有惊人的战略眼光。在华为处于艰难之中甚至陷入泥淖之时,都没有放弃研发先行的战略路线。时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研发支出占比达到15%左右的企业都不多见,更遑论在中国“贸工技”论调长期占据主流的语境下了。一件小事可以体现他的战略性思维——当年美国一家公司希望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华为,但当时这家公司对华为的业务没有补益。任正非却拍板以4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几年后,这家公司的业务与华为实现并轨,帮华为挣了几个亿美金。

风物长宜放眼量。任正非若没有长远的战略谋划,在制裁面前就不会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那份淡定。华为也只能跟在高通的屁股后面,捡拾人家嚼剩的甘蔗渣。而曹操若无一以贯之的“扶汉而立”的战略宗旨,在群雄逐鹿的时代或,许早就成为那只悲催的鹿了。

任正非与曹操的用人之道

二 聚人有术

创业艰难百战多。如果曹操创建王朝的过程也可以看作一次创业经历的话,他应该和任正非都应该最懂葛优说的那句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其实何止21世纪,自古至今,干大事创大业者无不将“人才”视为事业的核心。

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作为创业团队的一把手,聚心拢人是必不可少的本领。在笼络人心方面,曹操的特点一是爱哭,甚至比刘备还爱哭。两哭典韦、三哭郭嘉的故事,全军震动,均为曹操的真情所动,瞬间战斗力爆棚。二是厚赏。主动及时封赏功臣、奖罚分明,史称其“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

而任正非拉拢人的主要手段也是舍得花钱。在小事上,只要有任正非的饭局,买单的永远不可能是别人;而且他竟然以吃饭是否买单来判断一个人的领导气魄。在大事上更是如此,华为拥有19万人的庞大队伍,竟然将平均薪酬拉高到平均百万人民币的标准。与那些频频在富豪榜上现身的企业家不同,任正非自己仅仅保留了华为1.4%的股份,华为全员持股的财富分配模式给了整个队伍无可比拟的战斗力。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任正非以自己的“舍”,换来了全体员工的“得”,调教出一群凶猛的土狼。

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古今皆同。

任正非与曹操的用人之道

三 用人有方

当团队发展到比较大的规模时,团队的创始人、最高领导者最大的任务其实就是对于人管理,把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就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曹操对于崔琰这样为官清廉,以身作则,作风正派的人,就把他放在组织部长的岗位上,能够不贪腐,保持官场廉洁。而像任俊这样做事踏实的干部,曹操便让他去实施屯田制,结果屯田制顺利实施。

而任正非对于余承东的使用,亦可见他用人之高明。余承东外号“余大嘴”,一向以口直心快著称,原为华为无线事业部负责人。后华为调整战略,成立消费者事业部,余承东担纲重任。自开造手机后,余承东就嘴炮不断,今天说要超苹果,今天说要超三星,虽然大部分吹过的牛兑现了,华为CBG业务也愈发做得风生水起,但余承东的大嘴性格,还是给华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在内部会议上当着任正非的面,与人激烈争吵,手机都摔碎了。这样的一位下属,估计换了谁都难以接受。但是任正非却真正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任正非与曹操的用人之道

四 容人有量

一个领导者,有多大气度,才能成多大气候。

官渡之战后,清理战场时缴获一批信,皆是曹营暗通袁绍之信,有谋士建议将这些人一锅烩。曹操却将这批书信付之一炬。这种明智的做法使那些与袁绍暗中交往的人感激涕零,愿意为其尽忠效命。还有,曹操带兵入冀州的时候,许攸竟当众问曹操:“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门?”,直呼领导小名在那个时代可是大逆不道之罪。但曹操却“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正是因为曹操有这样的风度,所以才有曹魏集团人才济济的大好局面。

任正非对李一男的使用足见任的容人之量。李一男作为曾经的天才少年,任正非钦定的接班人,25岁就掌管10亿产品线,坐上了华为副总裁的高位,任正非对其欣赏有加。即便李一男辞职创业,任正非也为他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送行仪式。李一男创立港湾网,从华为挖了很多人才,任正非在收购港湾网之后仍然给李一男安排了副总裁的岗位。

气度来自格局,格局决定成就。

任正非与曹操的用人之道

五 驭人有道

公元197年,曹操率军攻打南阳。驻守南阳的张绣先是投降了曹操,后来又突然向曹发动进攻,曹操中箭,几乎丧命。事后,张绣又归降曹操,曹操不念旧恶,以张绣为将军,并结以儿女亲家。如此待人,怎不令人心悦诚服?

在员工管理上,任正非并非一味宽容。华为是坚持实行“末位淘汰”制的企业,每年要保持 5% 的自然淘汰率。这种强势管理,给予了员工压力,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有力竞争使整个企业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宽严相济,张弛有度,才是管理的根本之道。若一味失之于宽,定会百事无成。

任正非与曹操的用人之道

六 民主决策

区别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华为的决策层是一种特殊的“轮岗制”。从基层员工来说,不断实行业务轮换,如让研发人员去搞中试、生产、服务,使他真正理解什么叫作商品。从高、中级干部来说,实行职务调整实现岗位轮换,合理配置和潜力的激活,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作为华为最高领导者,任正非竟然坦言:“我只是个傀儡”。其实,这正证明了华为轮值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和强大。

很难想象,在近两千年前的的封建社会,曹操在用人上竟然有高度的民主意识。他让部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看有没有跟自己的观点相符的,他从不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以免来束缚部下的思想。每次战争前,他都召集大家,集思广益,曹操每当对军国大事做出决策时,都要征求部下的意见。可以说,民主是曹魏集团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反面例子可见袁术、袁绍。

当然,二人的差别也是很多的。曹操除了这些过人之处,还有其局限性和反面性。比如他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以及生性多疑乃至梦中杀人等等,这些都是他历史上多受诟病的原因。

任正非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全球性、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掌门人,他的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祝福华为越来越好。

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感谢磨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